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在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上保持战略定力
董振华
//www.workercn.cn2015-11-16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践的深刻把握,是对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的深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毫无疑问,坚持科学发展是贯穿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主线,因此,我们深入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在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上保持战略定力。

  所谓战略定力, 就是指在错综复杂形势下能够立足于全局、着眼于长远、抓住重点、把握本质和大势,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所具有的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在经济新常态下,唯有在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我们才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被任何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蒙蔽,不被别人的说三道四所左右,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沉着冷静,在“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神聚力。

  一、在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上保持战略定力,这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又特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能否发展起来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命运攸关、至关重要。中华民族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近代落伍了。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由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错失历史发展的机遇,加之多次遭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长期处于发展缓慢、停滞乃至倒退的境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也遭受了不少的挫折。特别是长达10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将发展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耗费了民族宝贵的精力,贻误了国家的发展良机,拖延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地区本来已经缩小了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有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

  “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历史一再证明,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二、在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上保持战略定力,这是顺应时代主题的必然选择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点在21世纪的很长时期内不会改变。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指出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在今天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日趋激烈,任何国家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都不能不把发展置于最优先的地位。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在把发展作为首选国策,力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力的战略态势。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大国在极力推进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力图在这场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在这场竞争中,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否发展起来,加快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只有加快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三、在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上保持战略定力,这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不论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中国的发展都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因为不改变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我们就不可能持续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不可能为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手段。

  增加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较量中掌握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四、在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始终旨向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最终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些重要论断告诉我们,中国梦是指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实现中国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实现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目标问题上,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凡是有利于这个梦想的事情我们坚决要做,凡是不利于这个梦想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做。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总体战略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以及外交国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实践,形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系统战略路线图。

  第一,在经济发展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判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创新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在政治发展上作出了重构政治生态的战略部署,通过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反腐败,涤荡歪风邪气,是营造风清气正、吏治清明、公平正义、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培养千百万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好党员、好干部,使我们党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第三,在文化发展上明确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全国各族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进一步整合民族精神,强化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提供精神动力。

  第四,在社会发展上确立了人民共建共享的战略价值,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战略促进公平正义,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

  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做到绿色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

  第六,在对外关系上做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地缘政治有了新的战略思维,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经略好周边、运筹好大国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备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从而实现中国梦争取良好外部条件。

  综上所述,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在这样一个关乎中国发展成败、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所有致力于中国发展的人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决不能摇摆不定、发生任何动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