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凝聚磅礴力量
尹书博
//www.workercn.cn2015-11-23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的首位,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十三五”规划的突出亮点之一。

  一、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主人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创造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和变革着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列宁指出:“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坚持政权。”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表明,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党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的首位,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和高度自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本质体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优势。人民既是我们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力量,也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本,也是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之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个未来五年的目标规划,既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又鼓舞人心,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二、如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地位观的科学性。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只有始终坚持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为之忠实奋斗,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当前,保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继续深化认识和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把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比如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房价过高、教育不公,等等,大都是牵涉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强烈的诉求和期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群众的期盼,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脱贫攻坚、教育、就业、收人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等问题,作出了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比如《建议》提出要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未来5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协调利益关系的难度在加大。一方面,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牵涉不同利益群体,协调各方需要科学的体制机制、智慧和耐心;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环境、收入分配、教育等利益的诉求“水涨船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妥善回应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切。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共同推进。唯有如此,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