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协调发展,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
——二论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11-25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这既是五中全会对协调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必须解决的几大主要矛盾。

  站在第一个百年梦的入口处,既要掂量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分量,也需清醒认识到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紧迫性。谋划“十三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把更多精力放在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上,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新的理念,往往是问题倒逼而来。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些问题虽属于“成长中的烦恼”,但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强调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同步的问题,把缺口补齐,将弱项夯实,实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结构,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蹄疾步稳。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穿着“全面”的总要求,体现着“协调”的新特点。全面小康,怎样做到不让一个人掉队,如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全省596万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同步进入小康,城镇外来常住人口如何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大的同时,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提供能力……这些问题,是湖南决胜第一个百年梦想时绕不开、躲不过的难点、重点。

  面对新常态,湖南协调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就应聚焦“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四大短板发力,通过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回旋余地;通过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升动力、增添活力;通过发展金融业,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强力支撑。

  于湖南而言,推进协调发展,“一带一部”是新定位,“三量齐升”是新要求,“五化同步”是新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应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紧密对接“一带一部”、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培育新的“增长核”、“增长极”、增长带“、”增长点“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完善和优化全省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努力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

  协调才能联动,齐心才有合力。实际上,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我们只有认清、吃透、把准协调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本质要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胸中有全局、行动有章法,才能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多元动力、多级支撑,迎来有温度的发展、有质量的发展、有保障的发展。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