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体现我们党从新的时代高度,把改革创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作为实践主体的自觉的、系统的、创造性的行动,必须以主体的思想解放为前提,我们要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拓展理论思维,着力激发思想活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提升改革创新的理论自觉和战略自觉。
自觉把握改革创新的客观根据。矛盾是运动的依据,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运动发展的依据。把握好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才能深入理解改革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正确把握改革创新方向。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社会主义全部发展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来完善上层建筑。当前,虽然我国在全面改革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改革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如何改革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新生产力发展,这是当前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历史任务。
自觉坚持改革创新的问题导向。问题是实践的动力,是发现、分析、解决矛盾的入口处。实践无止境,时代在前进,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深化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推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阶段,面临着以发展动力不足、社会分化等为特征的“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医疗、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社会公正公平、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都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距离。这些问题表明我们的治理体系与能力还存在深层次矛盾与症结,凸显我国在追踪科技发展前沿上的短板。现阶段推进改革创新,就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形成问题理性,达致问题自觉,以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和破解。
自觉反映改革创新主体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重大命题,鲜明地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展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改革创新更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改革创新是人的自觉的历史活动,而推动人的历史活动的是人的需要。与主宰自然界的自发力量不一样,社会历史运动是有目的有意志有激情的人的自觉行动,社会矛盾运动是有价值导向的主体性的发展过程,全部人类进步史无非是一部人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程中达到自我解放的历史,是一部从人的自我认识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高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旗帜。把人作为主体和目的,在改革创新的全过程,必须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知情权、监督权,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公平正义落实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激发人的创造活力,高扬人的自由个性。
自觉在全社会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唤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改革创新成为人民群众自觉的历史行动。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创新相比,今天的改革创新,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改革创新,不仅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要实现更高程度的公平正义;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价值实现;不仅要树立战略意识,而且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仅要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改革,而且要推进微观层面的创新创业。为此,需要在全社会倡导解放思想,增进改革共识,唤起改革激情,催生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社会大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从对社会主义的片面认识中解放出来,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从粗放型增长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安于现状和无所作为中解放出来,增强改革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实践勇气。(作者系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主任,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会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