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用绿色发展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本刊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1-16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最具创新特色的亮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但使我国能源、资源不堪重负,而且造成较大范围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消除党和人民“心头之患”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补齐生态短板,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丰富内涵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建议》提出的绿色发展,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就是要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包括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绿色服务业等绿色产业,促进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将加速扩散和应用,从而推动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兴起,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就是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要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推广绿色服装、提倡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旅游,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需要坐而谋,更需起而行。只要我们坚持知行合一、从我做起,自觉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坚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换来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就一定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绿色发展昭示方向,代表未来。《建议》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围绕这一目标,《建议》提出六个方面任务,给出了未来五年实施绿色发展的路线图。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二要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三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四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五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六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落到实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大力弘扬绿色发展的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珍爱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善待生态环境,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