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两会”共识:聚焦务实解决中国问题
范荣
//www.workercn.cn2016-03-16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说信心是今年“两会”带给人们的直观印象,那么务实便是这信心背后的重要底色。从聚焦问题到解决问题,彰显着“两会”在中国政治运行链条中的枢纽作用。可以说,“两会”已经为目前各领域焦点问题明确了理念和思路,也为治国理政注入了新智慧。接下来,就要从最突出的问题做起,从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做起,汇聚起亿万人投身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承载着全国上下的期待,2016年全国“两会”完成各项议程先后闭幕。作为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今年的“两会”有哪些内容贯穿始终,有哪些观点值得思考,又有哪些动作值得关注?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大会的点滴细节和代表委员们的你言我语中。

  有人说,“两会”就是以中国式的民主,助力解决中国式的问题。试看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定位中国发展的新动向,议案提案聚焦各个领域的“硬骨头”,新闻发布会直面舆论关注的热问题,处处彰显强烈的问题意识,释放出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号。大会紧紧围绕主题内容,同时严抓会风会纪。从突出强调会场纪律,全面封杀“自拍杆”,到鼓励媒体多留心国计民生,少报道花絮插曲,传递出国家希望开出高质量会议的决心。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发展的原动力。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攻坚期的改革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任务如何统筹,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发展如何持续,可以说,“两会”开始前,担心、疑虑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下岗潮”“硬着陆”“崩溃论”等杂音在海外舆论中也甚嚣尘上。“两会”时间虽不足半月,却给海内外传递出了强烈信心。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直指当前发展中的弱点、难点、痛点,提出办法、思路、建议,表达的更多是冷静和决心。这种自信和定力,可以说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突出特点。

  如果说信心是今年“两会”带给人们的直观印象,那么务实便是这信心背后的重要底色。“信息多、干货多、震撼的话多”“不回避问题,有现实针对性”,这是会场上代表委员和媒体记者们普遍的感受。的确,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在会上得以明确,简政放权、创新创业、金融改革、司法改革等诸多领域攻坚任务的施工图更加清晰;体制机制的问题弊病在会上充分讨论,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政府与市场关系等重大命题进一步厘清;百姓关注的切身利益在会上得到回应,教育、医疗、就业、房价等热点不断回荡在麦克风前。开放日领导干部放得开,记者会媒体提问无禁区,“部长通道”里有猛料。一个个镜头、画面、场景,勾勒出一个愈发求实的“两会”平台,也描画出一个愈发开放的大国姿态。

  从聚焦问题到解决问题,彰显着“两会”在中国政治运行链条中的枢纽作用。问题意识越是强烈,就越能激荡出创新求变的力量。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王毅外长明确表示中国无意取代或领导谁;面对日益增长的生态关切,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出要让污染的企业退出市场;面对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示大家要“三看”;面对日益普遍的网络约车,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直言不搞“一禁了之”……可以说,“两会”已经为目前各领域焦点问题明确了理念和思路,也为治国理政注入了新智慧。接下来,就要从最突出的问题做起,从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做起,汇聚起亿万人投身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几十年来,“两会”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始终在接受着实践和人民的检验。中国稳中有为的发展态势,百姓蒸蒸日上的生活状况,生动而直接地诠释了“两会”制度的有效性。而且,随着新传播技术的普遍应用,“两会”也早已不再是会堂里的讨论,几乎所有的焦点话题都事无巨细呈现在公众面前,凝聚的人心和共识也进一步巩固着制度基础。

  站在新旧交汇的历史节点,立足国内现实,展望民族未来,我们期待“两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的智慧力量,助推中国追逐梦想,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