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这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明确要求,也为如何做好工作抓好落实提供了方法指导。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把握好当前的重大机遇,应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打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盯着抓、反复抓,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敢于担当。当前,正是我省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和窗口期,很多矛盾和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老大难。啃掉硬骨头、解决老大难,战胜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必须敢于担当、开拓进取。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敢“钉钉子”,没有自我革新的胆识,没有直面矛盾和困难的勇气,没有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思想观念障碍就很难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就很难突破,发展的瓶颈就很难破解。敢于担当,就是要敢找真问题,敢啃硬骨头,敢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的改革发展关键点、关节处下“钉子”,紧紧扭住转型升级、大气治理和脱贫攻坚这样的瓶颈难题不放松,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攻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求真务实。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确保“钉子”钉得深、钉得实。钉钉子之前,先要想好往哪里“钉”,瞄准目标才能“钉得准”。当前,体制机制障碍、思想观念落后、利益格局调整、发展瓶颈破解等新老问题相互交织,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像“钉钉子”那样,首先对问题准确定位,抓住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关节处,集中气力钉下去,特别是要盯住薄弱环节,盯住重点工作,盯住关键少数,见人见物。在“钉得准”的基础上,还要“钉得好”,“钉”出实效来。判断“钉得好”、有实效的根本标准,就是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要想“钉得好”、有实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改革促发展,围绕发展抓改革,不断激发社会活力。
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就能钉好,而是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钉实钉牢,干事创业更是如此。要看到,改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面貌改变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像钉钉子一样,一锤一锤地敲,一颗一颗地钉,不断钉下去,才能取得实效。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完成;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往往也不是“一锤、两锤”所能解决的。因此,必须切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解决问题不撒手的韧劲,始终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想长远、使长劲、走长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脚踏实地地干下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惟其如此,才能使解放思想取得实效,更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突破转型升级、治理大气污染瓶颈,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打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让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早日成为幸福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