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迫切要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确立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奋斗目标。绿色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而上升到一个全新高度,形成了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四川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用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用绿色发展理念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用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绿色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统领。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 ‘多规合一’”。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要依据所确立的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立足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保护红线;要立足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财政资金与绿色发展基金投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政策;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各地差别化的生态文明新家园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绿色低碳生产是核心。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绿色低碳生产,就是要主动控制高能耗行业和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绿色低碳生产,就是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绿色低碳生产,就是要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绿色低碳生产,就是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为生态文明新家园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形成支撑生态文明新家园建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培育绿色消费文化是本源。加强资源环境省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育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就是要推动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就是要积极倡导消费者反对和抵制各种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过渡保障;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就是要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的家电、节水型器具等产品;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就是要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休闲模式,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开启绿色生活新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绿色制度建设是保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绿色制度建设,就是要用制度对生态文明新家园建设进行规范引领,加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求的思路,构建起涵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制等;绿色制度建设,就是要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种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筑牢生态屏障是支撑。四川是全国天然林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在全国 “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生态屏障建设是安全保障。生态屏障建设,就是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建立以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特殊生态类型为主体的国家公园;生态屏障建设,就是要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建设生态屏障,就是要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建设生态屏障,就是要坚持人工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推进绿色城镇建设是关键。城镇是极为重要的居住形态,是生态文明新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就是要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绿色生活质量,让城镇绿色生活更美好;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就是要加强市政基础绿色化,通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生态绿色城市;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就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转变,建设绿色生态城(镇)区。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是动力。绿水青山是自然生态之源,是重要的自然财富,也是极为重要的经济财富。但我省四大重大生态功能区与四大贫困片区地理空间的高度重叠,绿水青山与大面积贫困并存,说明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践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就是要通过绿水青山的持续永续利用,实现绿水青山的自然财富向经济财富转变;践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就是要落实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就是要体现绿水青山的自然财富增值效应;践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就是要建立健全流域、区域生态补偿制度,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各界民众。(作者系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