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砥砺人心,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罗盘和精神坐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深耕厚培,真知笃行,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以价值力量提振决胜全面小康“精气神”。
夯实思想根基 培植价值观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在心里播下思想种子,才能在行动上生根开花;只有增进价值认同,才能转化为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力量。面对当前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现实,我们要牢牢掌握主流价值观建设的主动权、主导权,以坚定思想立场、高昂价值观自信铸就“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价值定力。
彰显真理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是一个周密而科学的理论体系,蕴含着追求真理的向上力量。只有紧密联系主观世界的改造,坚持不懈地把“三个倡导”的基本内涵学深悟透,在头脑里真知真懂,才能“定好盘”、“压好舱”,用真理力量支撑价值观自信,站在思想制高点坚守好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深化学习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核心概念,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逐一研究阐释,编撰了14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通过研机析理、洞幽烛微,阐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内蕴,明确其根、源、魂,讲清其理、道、义,从而为统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引领价值观自信提供了相应的学理支撑。
彰显信念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和价值表达。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使人们深切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景独好,认同服膺中国道路走得通、走得好,有助于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内心,成为其自觉遵循的价值准则。近年来,江苏注重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教育紧密结合,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学习宣传紧密相扣,与江苏区域发展实践紧密相连,通过“四个全面”宣讲基层行、领导干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研修班等方式,抓住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契机,着力在宣传教育的时、度、效上同频共振,做到精心选题、精准施教、精细安排,最大化发挥主题教育在价值涵育上的“集束效应”。学之愈多,知之愈深,广大干部群众端正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价值体认,切实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彰显榜样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从来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也不意味着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它是非常实在具体的,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坚持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并重,抓住思想道德情感的交集,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好先进典型这个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有助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将正风正气树起来。近年来,江苏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不断涌现,由“盆景”到“风景”的选树机制日趋完善。从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吴仁宝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赵亚夫,从生动诠释爱国赤子情的王继才夫妇到48年如一日接力志愿服务精神的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标杆辈出,楷模引领,让人可感可知、可亲可学,汇聚起强大的榜样示范力,塑造向上向善的时代新风,点亮现代社会生活的价值星空。
浸润文化滋养 强化价值引领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文化熏陶的浸润作用,引导人们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有助于赓续好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脉,以丰厚的价值底蕴引领人们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用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标定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航标。江苏历史悠久、文脉绵远,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近年来,我们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对江苏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蕴含其中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比如,我们启动江苏文脉整理和研究工程,编撰《江苏文化名人传》《江苏历史名人家训选编》等,深入挖掘和阐发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了我们的价值观底气。
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更加震撼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江苏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活动区域,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我们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把研究提炼“雨花英烈精神”、“恩来风范”、“铁军精神”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红色资源挖掘整理、研究转化、宣传教育,使之成为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价值驱动力。
引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受众多、影响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只有把“最大公约数”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熨贴大众,融入百姓,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才能在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过程中树立应有的价值风尚。江苏聚焦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着手,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培育、社会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普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明创建提升、网络文明建设和政策法规保障行动,使核心价值引领更加有效,让高远的价值追求在切近的现实生活中扎下根须,旺盛生长,不断提升公共生活品质和公民文明素养。
凝练实践导向 释放价值感召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参与面越广,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就越深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是在“行”上提质增效,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人们在实践养成中感知价值魅力,领悟价值底蕴,坚守价值导向,建设好我们共有精神家园。
抓关键少数。以人为鉴,可以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要抓好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发挥他们对全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领导干部不仅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各项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求普通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仅使党员干部受到党性教育的淬炼,而且接受了核心价值观的洗礼。实践启示我们:“关键少数”率先垂范,立德修德,自觉做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引领者、社会主义个人价值准则的践行者,才能以人格魅力、品行魅力,赢得民心、感召人心,引领“社会大多数”崇尚更真更善更美的价值追求,形成全社会聚力践行的生动局面,切实营造出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抓制度约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靠内生的觉悟自律,又靠外在的刚性他律。道德与法律是辩证的统一。解决道德问题不能就道德谈道德,否则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做到思想引导和良法善策同向发力。近年来,江苏始终坚持德法并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行业管理,以制度杠杆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着眼于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着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探索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志愿者星级认定、嘉许、回馈等制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只有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制度规范,使政策法规更多体现价值理念和人文关怀,才能通过制度力强化道德力,倡导全社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抓平台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魂”有所寄,才能“精神变物质”。无形的价值观念要依托有形的实践载体,才能行而有效、行之久远。只有搭建多样的实践平台、创设多元的涵育情境,才能让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入人心,精准而细致地融入到社会肌体的“毛细血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深化道德讲堂这一首创载体的建设,推动道德讲堂在城乡社区、文明单位、国有企业全覆盖,探索建立“网上道德讲堂”,向更广领域、更多人群拓展延伸;深化“八礼四仪”养成教育这一首创品牌的建设,创新推出扬州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传习所、无锡东林书院“明礼堂”等生动活泼的新载体,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常态做;深化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文明创建,广泛开展“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扎根、在亲情中升华。实践启示我们,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在你我身边,只有全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共同参与、协力推动,最大程度整合各类资源,最大范围汇聚各方力量,才能打好“组合拳”,齐心奏响知行合一的价值主旋律。
高价幼儿园,不该成为风向标 | 2011-08-08 |
资源税改革:一字之改利益机制大变 | 2011-08-08 |
鼓励刚性需求购房: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 | 2011-08-08 |
楼市“限购令”短期难言松绑 | 2011-08-08 |
楼市调控应拿出更多办法 | 2011-08-08 |
银行凭啥拿走实体经济大部分利润? | 2011-08-08 |
积极应对可能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 | 2011-08-08 |
柴 强:正常波动将成楼市“新常态” | 2011-08-08 |
打通瓶颈,快递业才能持续奔跑 | 2011-08-08 |
让“两面人”无所遁形,越早越好 | 2011-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