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实干兴皖开新局系列谈⑨
改善民生,实现福祉新提升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4-05来源:安徽日报
分享到:更多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各级财政都处于“紧平衡”状态,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都需要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来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刻地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

  改善民生,不仅仅是在“分蛋糕”,更是做大发展“蛋糕”的重要路径和保障。从需求侧来看,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创造出更多有效需求,可以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更加广阔的回旋余地。从供给侧来看,不断改善提升民生福祉,帮助人民群众纾解“后顾之忧”,有利于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加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首要的是坚持问题导向,顺应形势变化,把能做的事情一刻也不耽误地做起来,确保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尤其要密切关注经济下行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加强主动、适时、动态监测研判,完善促进就业政策储备,拓展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渠道。要适应煤炭、钢铁等去产能重点行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支持政策,搭建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就业岗位对接平台,精准帮扶企业做好富余人员转岗分流安置。针对企业社保费率较高的现状,要统筹施策,在适当降低企业负担的基础上,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资金保障、易地搬迁、责任落实的精准调度指导,确保打好脱贫攻坚年度战役。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需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发展高质量现代教育,是促进机会公平的前提和保障。要加快普及15年基础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良好的教育助力每个人施展才华、追逐梦想。看病难、看病贵,仍是一大民生“痛点”。要加快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多元办医积极性,持续发力解决好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供给体系质量不高的难题。广大农村地区仍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突出“短板”,要大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加快县域农村地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更多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并重。要持续推进33项民生工程,健全建设和管理机制,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让勤劳奔小康、创业赢尊严的观念深入人心,用更精彩的励志故事成就更美好的幸福生活。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营造机会公平、规则透明、良法善治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在人生进步中感受到更多更大的获得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