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已置身攻坚战的战场。这是一场必经之战,无论是化解我省现有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必由之路。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企稳态势、新业态和新产业的新亮点、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已为我们蓄积了充足的力量,这也是一场必胜之战。
必经之战不得轻忽怠慢,必胜之战不容粗疏和鲁莽,此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我们提出了如是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面临两难命题:一方面,推进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阵痛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改革任务紧迫,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方此之时,唯有扎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在守住稳定底线上做足文章,“坏处”才能全力避免,“好处”才能尽力赢得。改革方能行稳致远。
厘清底线,在“可驾驭的环境中”行进。30多年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始终在“可驾驭的环境中”前进,要确保这一点,则需坚持底线思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须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想细,把改革的方案举措虑周虑全,既“想一万”,又“想万一”,敢于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争取“最好处”。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会出现职工集中下岗和财政支出困难,我们必须提前预判,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拿出因应之策,做好社会托底工作,以勇毅笃行的稳劲儿,争取最好的结果。
消除误区,纠正“不改革仍有出路”的错觉。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是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靠政府决定谁“活”谁“死”。对“僵尸企业”,我们的态度要坚定,及时消除其“好死不如赖活着”“让别人先淘汰”“早死不如等死”的侥幸心理,不能发出错误的“信号”。同时,行动上要坚决,对“僵尸企业”问题,既要快刀斩乱麻,尽快处置,又要积极稳妥,坚持一企一策,采取差别化的工作方法处理,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并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
相比上世纪90年代,我省经济实力已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基本面好,社会就业形势、财力规模、保障制度取得长足进步,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只要处理得当,改革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多做政策性解读,多做矛盾化解工作,传递改革的正能量,是改革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而人民群众对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的理解、支持,对我们改善发展质量、产品质量、空气质量的期待和厚望,正是我们悉心推进改革的最大底气所在。
改革中的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只要我们牢牢守住稳定底线,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做到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就能顺利度过阵痛期,让改革善作善成、发展更上一重天。
穿越梦幻的时空 | 2010-03-02 |
穿越梦幻的时空 | 2010-03-02 |
穿越梦幻的时空 | 2010-03-02 |
穿越梦幻的时空 | 2010-03-02 |
身份决定命运,还是奋斗决定命运? | 2010-03-02 |
论文选编(四) | 2010-03-02 |
领导力六层次 | 2010-03-02 |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 2010-03-02 |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 2010-03-02 |
要像张鸣岐那样践行“三严三实” | 2010-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