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提出,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着力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通过规划引领、协同推进、持续攻坚、制度创新,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相处、共生共赢,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
规划引领 打造大绿大美“新格局”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市委、市政府以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战略策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新格局。编制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颁布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全国率先以法律形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颁布实施配套管理办法,将全市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纳入永久性保护范围。
在制定完善生态保护、市域空间管制区等规划的同时,开展大尺度、广覆盖的植树绿化,大力度建设郊野公园,大规模修复湿地,打造大绿、大美的生态空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及沿海防护林、国家储备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环城镇、环村庄、沿轨道、沿公路、沿河道的“两环三沿”绿化工程,打造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郁郁葱葱的宜居环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市委、市政府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连续性和强制性,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构建了“三区、两带、多廊、多园”的生态保护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协同推进 挖掘环境经济共赢“内驱力”
受环境与发展二元对立论影响,“先污染后治理”长期以来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基本发展模式。囿于资源环境约束,这条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市委、市政府念好“加减乘除”四字经,下好“绿色倒逼”先手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逐层分解环境质量和减排任务,开展万企转型升级行动,形成以环境质量改善倒逼总量减排、污染治理,进而倒逼转方式调结构的联合内生驱动力。制定城市定位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体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指标,以及开发强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指标。量化指标的监测、考核、评价,将年度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计划、实施、评估、改进四个阶段不断循环反复,循序渐进实现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委、市政府用绿色倒逼升级,用指标管理升级,将调整优化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用高端、高质、高新“三高”实现耗能、污染、排放“三降”,建立与新常态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并依靠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找到新的源泉,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互为依存、互相促进。
持续攻坚 打好防治污染“持久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治理具有动态性、长期性和系统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自2008年起,连续实施两轮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清水、净化、绿化工程。2013年制定《美丽天津建设纲要》,启动实施以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四清一绿”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创新行政手段,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定期组织全市污染大检查,实现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创新法律手段,制定修订水污染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工业和民用煤质量》等地方标准,铁腕治污,实现法治化治理。创新经济手段,大幅提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排污费收费标准,建立减排激励和超排惩罚机制,实现市场化治理。创新技术手段,对占全市燃煤量95%、排水量90%以上的排污企业安装自动监测设施,在全国率先在乡镇和街道层级安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现信息化治理。
2015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较2013年下降24.4%、27.1%;主要河道劣Ⅴ类水体长度下降到60%以下,中心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制度创新 扎好生态文明建设“绿篱笆”
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市委、市政府着眼常态长效,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建立扁平化的环境治理架构,成立美丽天津建设领导小组和“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工程指挥部,整合监管力量,减少管理层级,保障政令畅通、高效运转。完善政绩考评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对区县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做到不唯GDP论英雄;健全生态环境问责机制,制定实施清新空气行动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颁布实施环境教育条例,开展绿色企业、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庭院等活动;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政策向市民征求意见,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实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支持河北省大气和水环境治理项目。构建京津冀及周边省区市重污染预警会商平台,建立京津冀环保部门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长效机制。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在环境管理体制和政绩考评、公众参与、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了激励与约束并举的长效制度,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作者为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副调研员)
在“绿色”中促发展 在发展中求“绿色” | 2008-12-08 |
在“绿色”中促发展 在发展中求“绿色” | 2008-12-08 |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大学 | 2008-12-08 |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 2008-12-08 |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打造美丽家园 | 2008-12-08 |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宁波探索 | 2008-12-08 |
产城融合,生态是底线绿色是底色 | 2008-12-08 |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 2008-12-08 |
政府工作报告 | 2008-12-08 |
政府工作报告 | 2008-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