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克服短视 加长短板
黄明朗
//www.workercn.cn2016-04-13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下,各级各地都在找短板、补短板。这并不新鲜,我们常说,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准事物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其实就是找短板、补短板。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奋力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这样做尤其重要。

  应该承认,由于条件所限,有些短板补起来需要从长计议,逐步创造条件,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问题是,现实中许多短板明摆着,根本不用找,有些问题已是非解决不可,而且通过努力短板完全可以“加长”,但“短板依旧,面貌难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思想上短视,往往是其中最重要的障碍。

  每个地方和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对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才条件等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深入调查研究,重新审视、衡量自身存在的发展短板,才能理清改革思路,明确未来的发展对策。然而,一些人担心找出一大堆问题会“影响士气”,不愿意承认、正视短板的客观存在,甚至下意识地“护短”;有的懒得动脑筋,一提短板,便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创新创业、结构失衡等等,闭着眼睛说出一大堆;有的为了应付上级,敷衍塞责,装模作样寻找一番,实际上并没有认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懂装懂、大而化之的结果,只能是瞎子摸象,难以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有些单位已经找到存在的短板,而且清楚哪些问题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难中之难,本应积极探索,解决“补什么”“谁来补”“怎么补”的问题,勇于实践,破解难题。然而,有些人却瞎子唱曲———盲目乐观,或者把缺点当成特点,沾沾自喜,自我安慰,“短板固然存在,不是还有那么多长板吗?”殊不知,水桶的短板不加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有的缺乏紧迫感,“这些早就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吗?要是能解决,前人早就解决了,还会等到今天?”因此,对短板熟视无睹,满足于坐而论道,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会议开过,文件发过,便束之高阁。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往往坐失解决问题的“窗口期”,某些短板甚至有进一步“变短”的趋势。

  面对非加长不可的短板,有的人也信誓旦旦,摩拳擦掌,甚至已经着手去解决,但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发现某些问题需要做大量基础工作,周期长、见效慢,自己任期内难以建功,甚至存在一定风险;有些问题已经积重难返,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革故鼎新,脱胎换骨,难度超出预期;有些事情做起来会得罪人,甚至要“割自己的肉”;有些短板曾经为当地的发展、自己的政绩作出过贡献,感情深厚,加长短板就意味着把已经到手的政绩“抹去”,代价、牺牲太大……于是开打退堂鼓,坐等上级解决,寄希望于别人先行先试,自己照抄照搬,往往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补足短板”,不仅需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还要有素质、能力的“硬实力”作保证。本领不会与生俱来,只能在学习、实践、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断历练、提升。一些人自身能力不足,却缺乏认真学习和积累的自觉性:工作太忙,事情太多,能应付就行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张16开纸就调离现有岗位,学到的东西就用不上了,何苦来着?由于长期吃老本,造成“本领恐慌”,结果不是该怎么干才怎么干,而是习惯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信马由缰,走到哪儿算哪儿。

  一个领导干部要树立远见卓识,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学无止境的钻劲,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识,要有“一把犁头耕到底”的精神,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要有改革闯关、无坚不摧的锐气,才能挑起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担子,补好那些该补的短板,扩大发展的优势,完成繁重的任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