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实践中找靠谱的感悟
创新是复杂艰巨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思维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工作者,我相信不管多么高明的创新,都来自于脚踏实地的体验。温故知新、厚积薄发、守正出奇是创新思维的“三段式”。
温故知新是创新思维的天然温床。日子每天都是新的,可看上去日子过得又一成不变。“新”在哪,如何“创”?哲人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对新事物的认识,无非是一种回忆。这种见解,与“温故知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新事物总是从旧事物演变而来,未来总是由历史延伸出来,因此,认认真真地钻研当下,才能抓住创新的契机。
厚积薄发是创新思维的必由之路。创新离不开创意,创意离不开灵感。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好的创意来自非凡的想象力,但前提则是激发想象力的积累过程。创新就好比建一座思想的金字塔,塔尖上的那一点点就是灵光乍现的想象力,少了下面的堆积物,光环将不复存在。想象力植根于理解力,理解力植根于观察力。没有平日里的积累,就不会有关键时刻的推陈出新。
守正出奇是创新思维的基准底线。一项创新,只有想法还不够,要能将新理念落到实处。把新的观念想法变成现实,离不开规划和策划。尽管它以理念为先导,但接下来的跟进相对按部就班。强调守正出奇是创新底线,还有一层意思,“创新不是筐,不能啥都装”。
“只有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我们才可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在进退两难的纠结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试着从实践中找出比较靠谱的感悟,是创新路上不可略过的风景。(王力)
最好始终瞄准问题本身
创新是有意识地制造变化,它往往伴随着对束缚的突破,又每每回归到常理之中。在创新成为社会共同追求的时期,检视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很有意义。
创新的根本,是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鼓励创新,本是为了解决困难,但一些人将创新本身当作了目标,在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之外,又制造了一个问题——以新为是、以新为美。这就好比头上安头,反而容易失去最初的目标。创新的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它解决的问题大小,所以还不如始终瞄准问题本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创新自然生长。
创新其实是对自我心智的突破,是激发和克制感知系统的艺术。人类感知世界的系统,既包括理性的逻辑体系,又包括本能的感受体系。人的每一次创新与突破,都是智力上的冒险。在这冒险的途中,人的职业、经历和习惯,既塑造人、保护人,也限制人、误导人。创新者的窘境,往往是由其过往的成功经验所带来的。而对这个限制的突破,则常伴随着对过往自我边界的再次开拓。这个世界实在是过于广漠,只有激发起全部的感知能力——或者至少对过于依赖逻辑或感受系统的习性保持警觉和克制,才能尽量少掉进自己制造的困境中。
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苹果手机的创新就很有趣味。它总能做到“再一次改变世界”,就在于能够跳出手机设备的传统路线,将问题定义到人的需求而不是手机的需求,努力的方向不是区别于对手而恰恰是合乎人的日用直觉。其实现方案不拘一格,最终成为了统一科技与艺术的范例。
创新是人人都具备的潜能。创新所达成的,都是抵达自然中本有的路径;创新所突破的,许多是人类自设的藩篱。(曾西平)
“霹雳神剑”是怎么锻造的 | 2012-11-16 |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文化动力 | 2012-11-16 |
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佳结合点 | 2012-11-16 |
形成科技、文化、制度创新的总体创新驱动力 | 2012-11-16 |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突破 | 2012-11-16 |
突出创新驱动 | 2012-11-16 |
坚持全面创新 助推创新驱动 | 2012-11-16 |
变中突破,实现发展新跨越 | 2012-11-16 |
创新是一个系统联动过程 | 2012-11-16 |
创新重在突破思维的“路径依赖” | 201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