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善于正确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破解各种难题,这得益于其深沉的历史底蕴、博大的文化精神、高远的思想境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以新理念引领新思想,以新思想谋划新战略,以新战略奠定新格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体现了发展的引领性、平衡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包容性,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新发展观。
借鉴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精华,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传统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国际视野、宽广的天下情怀,用中国眼光看世界,也用世界眼光看中国,着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境界,形成了治国理政的大逻辑、大格局。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
正如西谚所说,“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善于正确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破解各种难题,这得益于其深沉的历史底蕴、博大的文化精神、高远的思想境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以新理念引领新思想,以新思想谋划新战略,以新战略奠定新格局。
以大目标为逻辑起点:
以“两个一百年”确立中国前进大坐标,以“中国梦”标定民族复兴总目标
电影《建党伟业》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概念,就是寻找凝聚全民族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用以汇聚社会正能量,凝聚改革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别是中国梦的两个阶段性目标。中国梦,我们曾经离它如此之远,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中国梦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发展前景的窗口和风向标。“一个梦想、两个百年”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以大布局为逻辑展开:
以“五位一体”展开中国发展总布局,以“四个全面”明确改革发展总战略
承接过去百年历史沧桑,铺展未来百年宏伟蓝图,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党中央逐步提出并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总目标的阶段性目标,还是一幅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又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这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以大理念为逻辑遵循:
以“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大逻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大变革
新发展理念为“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和逻辑遵循。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站在了更高起点上,但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加、产能过剩等新问题纷至沓来,继续保持双位数的粗放增长,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此,观念上要转变,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战略上要调整,要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体现了发展的引领性、平衡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包容性,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新发展观。一是崇尚创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发展的活水源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二是注重协调。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到四个方面即“四个推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三是倡导绿色。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了红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就认识到,“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绿色发展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四是推动开放。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五是推进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普通百姓有获得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以大胸怀为逻辑延伸:
以“一带一路”携手世界共同圆梦,以“命运共同体”展望人类未来前景
借鉴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精华,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传统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国际视野、宽广的天下情怀,用中国眼光看世界,也用世界眼光看中国,着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他善于把握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善于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宣示中国立场、提出中国方案、采取中国行动、展示中国形象、贡献中国智慧,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理念。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包容发展、开放合作、互联互通、文明互鉴、和平友谊,为全球经济融合开放发展,世界其他国家搭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提供了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际道义的制高点上,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超越时空束缚,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观念,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强调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文化上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安全上命运与共、守望相助。他对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治理观进行综合概括和全面提升,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济世情怀与使命担当,让世界感知到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智慧。另外,为避免大国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促使中国邻里之间和平友善相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均使全球治理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作者系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全面建小康 扬帆再起航 | 2015-11-05 |
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 | 2015-11-05 |
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 2015-11-05 |
着力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凝聚思想共识 | 2015-11-05 |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显著特点 | 2015-11-05 |
以创新为新闻舆论工作提质增效 | 2015-11-05 |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 | 2015-11-05 |
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 | 2015-11-05 |
发展思想的重大创新 | 2015-11-05 |
标注治国理政新高度 | 2015-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