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学习习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南京政治学院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战略部署。政治学院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基地、党和军队的思想智库,必须全面理解、深入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挥资政育人功能作出应有贡献。

  认清时代责任,确立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理想抱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天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正生逢其时,更责无旁贷。政治学院要强化姓党意识,以更大努力、更高标准走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前列。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聚合起13亿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形成的磅礴之力,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勠力前行,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底蕴深厚的历史积淀,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给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空间。身处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军队理论工作者要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承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胸怀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勇气和担当,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肩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

  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迫切需要更好发挥作用,我们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始于问题,源自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新形势下,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面对国家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面对官兵成分、思想状况和行为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军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彰显应有的学术素养和学术理想,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学术责任,应当增进的优良学风和人格魅力,与时俱进,与党同心,真正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建设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在解决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习主席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从发展战略、理论特色、指导功用、体系建构、队伍建设、育人功能、研究风气等方面,指出了当前影响制约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为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要坚持科学筹划,加强顶层设计,由“内合型”研究向“外联型”研究发展,加强校际之间的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搞好科研协同创新,不断提升研究水平。要搞好平台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充分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机构,加大报刊网络理论研究宣传力度,为国家、军队提供决策咨询报告,不断打造理论研究品牌。要培育优良校风,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把改进学风、作风和文风结合起来,积极培育良好学术生态,努力营造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氛围。

  把握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我们要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高度一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信仰,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科学和信仰是统一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化为内心的坚定的信念和情感,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清醒。我们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把个人的思想品德、学术品质、理论品格一致起来,着力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深学真懂坚信会用的理论人才队伍。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定了理论创造必须要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价值归属和根本立场。我们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善于到群众中寻找课题、汲取营养、集中智慧、总结提升。要满足人民理论需求,回应人民现实关切,使理论创新对接人民现实诉求和切身利益,让官兵、群众在自身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中真切感受到科学理论的强大威力,让理论创新成果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火热的军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官兵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答解决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做言之无物、空而无用的学问,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善于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必须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检验理论、发展理论、完善理论,落到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上来。

  用智慧和努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贡献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要遵照习主席的要求,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各种资源。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我们要依托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优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先进群体的示范作用,挖掘马克思主义的育人功能和牵引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确保科学研究正确方向。同时,要盘活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批判吸收国外的学术研究成果,围绕国家和军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努力多出彰显文化自信、反映实践要求、突出军事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体现原创性、时代性,要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长期以来,国内大量翻译和引介了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作品,极大地拓宽了研究视野。但也一定程度带来了“理论逆差”长期存在、阻滞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研究的问题。如果我们还没有学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那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很难以在自己的土壤中生长起来。因此,在借鉴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要坚持以我为主,以我国实际、我军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军队院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五路大军之一,政治学院在其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要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要为哲学社会科学在军事领域的研究运用作出重要贡献。

  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要更加注重体系建设。落实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军队院校必须从职责任务出发,重点抓好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培育体系建设。要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着眼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及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建设,着眼军队特色发展优势重点学科,着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网络传播安全等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要按照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要求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努力让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转化到教材中、运用到课堂上。要按照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的要求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研创新,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要按照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要求加强培育体系建设,关注学员成长需求,回答学员疑难困惑,帮助学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