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找准病灶破解“为官不为”
黄永礼
//www.workercn.cn2016-05-30来源:安徽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把安徽的事情办好,关键是把党的建设抓好。只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党的各级组织更加坚强、更有力量,才能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不断推进,一些党员干部的认识却没有跟上节奏,少数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滋生了“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心态。群众对此感受最深,认为“不吃不喝了,但事也不办了”。

  “为官不为”者表现各异。有的只想着“但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终日碌碌无为当“太平官”;有的得过且过,做表面文章,“挂挡不加油,出工不出力”;有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难题绕着走,碰到矛盾摆摆手……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少数和局部,但如不加以整治,很易形成“传染病”,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延误改革发展进程。

  破解“为官不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干部的天职就是干事。习近平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一文中提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 ‘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这一论述读来振聋发聩,令人深思。职位对应的是责任,权力对应的是义务。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解决好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记挂心头,把为人民办事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甘愿奉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在推进改革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破解“为官不为”,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严管党治党的能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提高领导干部专业素养。加大实践锻炼力度,加强和改进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工作,有针对性地将具有潜力的干部放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砥砺磨练。拓宽干部交流渠道,建立健全常态化的交流轮岗机制,统筹抓好省直和市县、不同行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推动领导干部在多岗位历练中增长才干、提升本领。

  破解“为官不为”,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运用好考核指挥棒,发挥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作用,激励“有为”、鞭策“不为”,树立起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让“庸官、懒官、太平官”下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上台。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注重调整不胜任现职工作的干部,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按照“一个结合起来”“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勤勉做事干部的关心爱护,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对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营造敢于担当的社会环境,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激励引导广大干部提振精气神,落实好改革发展各项任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