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如此。得益于前人的精神力量,今日中国的科学技术已极大进步。置身往日险境,我们似乎不用再豁出性命;进行科研攻关,也不必再面临异常简陋的条件。但这并不是说技术已经取代了人,更不能说,我们不再需要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便科技再发达,物质条件再优渥,也仍然需要永葆中国精神,促其内涵丰富、生生不息。
最近有两则消息,读罢让人涌起强烈自豪感和万千思绪。其一,6月25日,我国首枚采用全数字化手段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新建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并圆满完成首飞全部任务。其二,尽管今年南方主要江河水位已超1998年同期,但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抗洪抢险封堵决口的航拍镜头,满眼都是车辆和大型机械施工设备,再也看不见子弟兵组成的人墙。
相似的细节,极易将人们拉回过往的场景。曾记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航天人如何工作?他们用算盘、计算尺、手摇计算器来计算弹道,那时,指挥所由沙包堆成,推进剂用打气筒打进,天线靠人拉着转……曾记否,1998年的子弟兵如何抗洪抢险?他们中的许多人立下了生死状后,便手挽手立于水中,用血肉之躯堵住决口的堤坝……
今昔对比,今非昔比,今日中国的国家实力和技术水平已远胜当年。感悟科技的进步,长征七号火箭从设计、研制、运输到发射,都有革命性变化,它揭开了我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序幕,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带入新的历史阶段。感谢科技的力量,虽然遭遇同样、甚至更危险的困境,我们已经可以给出更优的“解法”,牢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不用再付出那么沉痛的生命代价。科技进步,就是这样地切实可感,把曾经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增强着人类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改变生活,而改变科技的,却是人。在我国科技进步的每一阶段,奋斗的身影始终伴随。航天史上,有“用算盘算出导弹”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有受到“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等价值观冲击而无悔的第三代,有生活轨迹平稳却依然吃苦耐劳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努力代代相续,成果年年积累,中国的航天事业才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总结成功经验,人们将这种持续奋斗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具体命名虽有不同,但这都是对中国精神在不同领域的生动诠释。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如此。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薪火相传?当代中国为什么能从百年挫折中奋起?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得益于前人的精神力量,科学技术如今已极大进步,带来诸多便利。置身往日险境,我们似乎不用再豁出性命;进行科研攻关,也不必再面临异常简陋的条件。但这并不是说技术已经取代了人,更不能说,我们不再需要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便科技再发达,物质条件再优渥,也仍然需要永葆中国精神,促其内涵丰富、生生不息。
科技、物质等客观条件所起的作用,就像乘法,虽然能够数倍、数十倍、数百倍地放大人类所拥有的力量、所能见的范围、所能听的距离,但最终要依赖于人,这个乘号前面的因子。对此,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曾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说到底,徒科技不足以自行,只有人能使用科技、发展科技。未来的“战场”上,科学技术的竞争无疑会愈发激烈,我们面临的情况只会更加错综汹涌。如果在精神上放松了要求,懒惰了起来,那优厚的条件就会成为煮青蛙的温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我们,未来的我们,更需要持续不断地弘扬中国精神,如此才能将国家民族的发展带至新的高地。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的科技进步、国家富强等各项事业无不依靠着一股子精气神。从前如是,今后亦然。让我们拥抱一个朴素却恒久的道理:技术再先进,人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也永不过时,永不可缺。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 2014-04-03 |
王瑞生:时代主题 工运方向 | 2014-04-03 |
王瑞生:时代主题 工运方向 | 2014-04-03 |
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 2014-04-03 |
二、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 2014-04-03 |
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 2014-04-03 |
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增强协调推进“四个... | 2014-04-03 |
以中国精神铸文艺之魂 | 2014-04-03 |
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 2014-04-03 |
筑梦圆梦正当其时 | 2014-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