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专家谈
//www.workercn.cn2016-07-14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深刻体现了人民主体思想,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始终不变的政治情怀,展现出全党上下秉承人民意志、“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的政治担当。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马克思主义揭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党的正确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全部来源于这种人民观,党的全部使命担当基于这种人民观,党的所有成功实践同样取决于这种人民观。正是恪守这种人民观,无论是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艰辛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岁月,直至锐意创新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始终坚持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也正是坚守这种人民观,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之所在,也是继续依靠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之所在。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人民立场就是人民至上,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党奋斗的最高目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当下而言,就是要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至高原则,从人民利益出发,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体现好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在党的有力领导和制度的科学安排下,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以主人姿态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要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情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确认的基本政治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干部作为公仆为人民谋利益不是权力的施舍、而是人民赋予的职责,人民不是干部管制的对象,而是依靠和服务的主体。因此,做人民公仆,应在思想上敬重人民、在感情上贴近人民、在工作上服务人民,与人民心相连、手相牵,同呼吸、共命运。所谓公仆之责,就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合法权益、基本意愿的充分维护。毛泽东曾经把人民大众比作“上帝”,号召全党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上帝”;周恩来称“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焦裕禄坦言“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这些话语无不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崇敬与爱戴,也充分回答了“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是当前和今后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强化的政治理念和思想情操。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要始终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求全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廉洁政治,培养干部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储霞)

1 2 3 4 共4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