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黄坤明
//www.workercn.cn2016-07-2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着眼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个标志性重大理论成果。我们要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脉络中,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课题中,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突出理论贡献和重大实践价值。

  一、新发展理念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概括,聚焦突出矛盾、揭示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些重大命题的理论认识、实践要求,为全党在发展问题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思想导向、行为导向。

  深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38年来,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发展理念,基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根据形势的新变化、实践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要求,赋予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加鲜明的目标指向、更加有效的实现途径、更加科学的衡量标准。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把质量效益作为核心与关键,推动我国经济走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丰富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践内涵。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立足中国实际,总结国际国内经验教训,响亮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一论断,进一步破除了束缚发展的思想藩篱,进一步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聚焦到谋发展抓发展上来。我们党基于这一论断,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思想,推动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跨越。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改变,迫切需要确立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发展动力与着力点。在新的发展理念体系中,创新是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协调是发展的基本方法,绿色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开放是发展的时代特征,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也是根本归宿。它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丰富和提升了党的发展理论,不仅使坚持发展这个原则更“硬”,而且使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道理”更鲜明更系统,既包含着发展速度的要求,更着眼于发展动力的转换、方式的转变,追求的是发展速度与发展的创造性、均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

  彰显了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价值灵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完善发展格局和目标体系。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纳入了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确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体现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演进和深化。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协调推进五大建设的价值取向,明确了检验事业发展成效的价值标准,凝结着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认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就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贯穿到总体布局之中,使我们的事业始终具有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始终保持协调均衡、永续发展、与时代共进步的良好态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

  二、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的科学运用和生动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研究经济运动的一门科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及其历史趋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根据中国的实践予以丰富、予以发展。新发展理念,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它集中体现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体现着全面、辩证、系统的整体思维,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破解中国经济突出问题、引领未来长远发展的根本选择,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更加鲜明地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新发展理念,牢牢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着眼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强调以保护生态来保护生产力、以改善环境来发展生产力,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和培育新产业,强调推动高水平开放、把握和引领科技革命浪潮。这些都抓住了新形势下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害关键,体现出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更加鲜明地突出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着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机制障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逐步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迅速提升。要看到,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世界范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初露端倪、蓄势待发。特别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的老问题、遇到的新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益紧迫。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下决心更新发展理念,坚持用新理念引领体制机制变革,着力完善生产关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进一步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调构建促进创新的制度框架,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强调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这是对发展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对生产关系的全方位调整。

  更加鲜明地突出提高社会再生产的协调性可持续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关系相互协调基础上的。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新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矛盾、中心环节,突出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突出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突出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总体平衡,着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协调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再生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指明了目标,提供了保障。

  更加鲜明地突出人在经济运动中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眼点,就是把人民作为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所以危机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资本的增殖和扩张作为生产的根本目的,只见“物”不见“人”,更不见人民,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特别是人民大众异化成了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甚至在社会中形成了“1%与99%”的分化对立。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如果社会生产不以人民为目的,不仅是不正义的,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持续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三、坚持五大发展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是一场由灵魂深处的思想革命引领的触及社会实践各领域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过的历程,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加入世贸组织到积极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每一次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都激荡起滚滚的改革浪潮,带来了发展的脱胎换骨、经济的腾飞跨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审时度势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引领从思想观念层面向社会实践层面、制度机制层面,从经济领域向各个领域延伸拓展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开辟鲜亮境界。

  走出一条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正确道路。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贯穿“十三五”时期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新发展理念,科学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是指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罗盘和行动路标。坚持五大发展,就是要彻底摆脱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路径依赖、行为习惯,摒弃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就是要坚持用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实践,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既要在政治上坚决贯彻新理念、更要在知识和专业上掌握运用新理念,彻底改变那种一知半解“不会为”、依然故我“不想为”、我行我素“乱作为”的现象;就是要直面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以坚定的决心、坚韧的意志,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不断强化内生动力、激活增长潜力,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求索、百年奋斗,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般的伟大跨越。经过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接力奋进,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面小康已经具备了必要前提和充分条件。这一历史性目标,今后5年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但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虚胖问题突出,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确立新思路、推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突出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统筹补齐短板与厚植优势,着力推进领域、人口、区域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增长点;突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主动顺应、积极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突出发展的人民性、普惠性,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凝聚和激发国家发展最深厚的伟力。新发展理念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普遍实践,将深刻改变和重新塑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国家民族命运产生深远影响。它所引领的全面小康,必将实现国家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为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深厚坚实的基础。

  展现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至今已经跨越了19世纪和20世纪,来到21世纪。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始终坚持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发展方略、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发展理念,鲜明突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把握世界发展潮流,聚焦21世纪国内国际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作出了新的创造性回答,对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困局提出了“中国方案”“社会主义方案”。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社会主义中国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将成为中国道路最具感召力的鲜明标识,成为社会主义实践最具时代性的伟大胜利。(作者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