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铸牢宗旨意识 持续改善民生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写作组
//www.workercn.cn2016-07-29来源:贵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怎样铸牢宗旨意识,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做好新形势新阶段下的民生工作,是摆在当前各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任务。

  着力加强和改善民生,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内在必然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最高标准和行为准则。党章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始终坚持和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的宗旨明确,中国共产党服务的是“人民”,强调的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它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完全”“彻底”“全心全意”,这就保持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心连心,真正体现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个“谋”字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在精神状态上是主动地自觉地服务,行动上是脚踏实地地服务,标准上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的检验标准。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直接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保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因此,着力加强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内在必然要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颇具分量的十个“更”,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它升华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的要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的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在精神实质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并发扬光大。把党的性质与宗旨更加直接鲜明地表达出来,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为民的一面鲜明旗帜,也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察细微处、关枝叶情,一系列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改革事项稳步推进,全覆盖、谋求全方位的民生改善、实现全民共享的这条主线分外鲜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蕴含着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的系列讲话,篇幅虽然都不长,但执政理念非常鲜明,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政治宣示,集中反映了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建党95年以来,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人民谋利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过程,就是努力为民造福的过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和幸福的过程。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是看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是看能否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脚踏实地地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他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泰;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他还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深情地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并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温暖人心的话语,诠释了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的系列讲话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躬身践行,切实把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执笔:中共贵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刘晓竹)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