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要有精神,承载着政治使命的政党更要有精神。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难以获取成功。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的精神成果,她与党的发展成熟和党领导的革命胜利息息相关。今天,作为历史的延安时期已经过去,但它的精神品质仍然是宝贵财富,对于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锻造党员干部的优秀人格和先锋榜样具有重要启示。
党员要有表率群众的自觉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可以说,党的领导地位源于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延安精神就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是党的集体精神,同时又通过党员个体来承载和表现。因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组成党的基本因素,党员个体状况直接决定党组织的战斗力。延安时期,毛泽东等认为,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党员的质量优势,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的正确政策和党员的模范作用来实现。在这种全新领导观的指导下,党在延安时期创造了辉煌成就,也充分彰显了党的先进性。
实现党的先进性,必须执行严明党纪。党在延安时期能够把抗日民主政府建成举世公认的廉洁政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严”字当头,对共产党员犯法者从重治罪。针对抗战初期发生的黄克功案件,毛泽东在解释为什么要对黄克功处以死刑时明确指出:“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而且还郑重声明:“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实现党的先进性,必须发挥党员对群众的表率作用。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县能够成为“发展经济的模范县”并受到党中央的表彰和推广,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党员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延安县委、县政府在制定1943年的生产计划时,专门提出了党员干部起模范作用的标准,其中包括:提倡早起,鸡鸣起身;党员生产不如群众的要受批评;党员要参加变工札工等群众劳动组织;党员吸洋烟赌博经教育不改者要受严重处分;党员都要动员自己老婆参加生产;中农以上的党员都要帮助移民难民调剂粮食、解决窑房和找职业等等,充分体现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党员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性,指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由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距离群众最近,既是群众领路人,也是群众身边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各种问题会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认知和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组织才能有战斗力。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教育管理好基层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使命角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记党员身份,提高党性觉悟,按合格共产党员和群众先锋的标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真正以自己在修身做人、干事创业上的崇高品质和模范作用来引领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员要有心系群众的情怀
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实现群众利益。党在延安时期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和成功实践,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发展,直接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而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也都是要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保卫中国人民的利益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神圣天职。”所以,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确写入党章并自觉贯彻于行动,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争取革命胜利。也正是在这一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党员干部能够置身于群众之中,并与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正如西北局高干会期间党组织对习仲勋个人鉴定所说的:“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
历史一再证明,民心所向就是力量所在。今天,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仍要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认识只有维护群众利益才能得到群众拥护的道理,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此,就需要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素质和能力,怀抱着感情和责任去融入群众,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从群众的需求愿望中寻找工作切入点和重点,同时,也要善于透过群众情绪变化看到工作短板,并把工作坐标调向群众满意的方向,真正把党的执政为民的使命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上,使群众在深化改革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群众的期盼。
党员要有直面问题的担当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问题就是沟通实践与理论联系的纽带,它既是实践发展的契机,也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研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问题就是一个时代最实际的呼声,准确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思想理论和人类社会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的创新理论也都是因应特定时代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科学理论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倡导全党“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法,并成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党和国家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同样需要强调问题导向。一方面,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候,一定要置身于当代中国社会,了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围绕着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创造性地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另一方面,对于个人自身,同样要善于查找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按照党章对党员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党员的特殊要求,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特别是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提升精神境界,强化纪律、规矩和责任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等,着力解决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担当不足和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教育全过程,通过整改问题、树立形象来取信于民,真正彰显共产党人精神符号的强大力量。(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各地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良好开局 | 2016-04-14 |
注重问题导向 加强分类指导 | 2016-04-14 |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2016-04-14 |
在“两学一做”中锤炼党性修养 | 2016-04-14 |
两学一做是思想建党的时代抉择 | 2016-04-14 |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学”和“做”的力量 | 2016-04-14 |
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 2016-04-14 |
历久弥新的思想武器 | 2016-04-14 |
历久弥新的思想武器 | 2016-04-14 |
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彰显公仆责任担当 | 2016-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