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奋进的动力,是我们党的优秀品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胜利在望。向目标冲刺、圆伟大梦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拥有坚定的目标自信。
是否切合实际,是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小康社会建设一个又一个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无不以变化了的实际为根据。正因为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稳中求进,我们才能向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冲刺,才能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这些新的目标要求同样是立足实际提出来的,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是为已经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量身定制的。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相吻合,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是持续努力就能如期实现和满足的。
目标引领举措,举措成就目标。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应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架构来看。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小康是战略目标,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旨在扫除体制障碍、破除利益藩篱,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旨在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旨在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组织领导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征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全面小康的宏图就能如期绘就。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用小康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定义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又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人们为美好未来所作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付出的具体行动。全国各族人民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坚强力量保障。
带领我们胜利前进的是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开创了治国理政新局面。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刮骨疗毒反腐,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强有力、负责担当,目标指向明确,方法措施得当,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坚韧不拔毅力,带领中国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有了可靠保证。
坚定“三个自信” 实现伟大中国梦 | 2014-07-16 |
张健委员:“四个全面”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 | 2014-07-16 |
战略·胆略·方略 | 2014-07-16 |
正确理解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014-07-16 |
“四个全面”:增强“三个自信”的战略支撑 | 2014-07-16 |
凝聚起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 2014-07-16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 2014-07-16 |
以“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2014-07-16 |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 2014-07-16 |
以“四个自信”实现“四个全面” | 2014-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