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塑造提炼宁夏精神,实质上是寻找宁夏灵魂、进行精神再造的过程。
宁夏精神经过长期的历史淘洗和演变,体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个性,反映全体宁夏人民的特征与思想观念,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和区域特有文化的契合。探其根源,育其内涵,就必须坚持“传承历史、概括现实、引领发展、独具特质”的原则,把握精髓,突出灵魂,提炼出具有历史文化命脉、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并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的精神内涵,建设宁夏人民的精神家园。
宁夏精神反映历史文化特征。宁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与不断实践。可以说,厚重的历史积淀衍生出的多种文化类型,恰恰构成了宁夏精神的本源和血脉。而从新石器时期,到夏商周,到成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再到魏晋、明清,古往今来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交融,不仅塑造了宁夏人民包容开放、倡导和谐、明礼诚信的精神,更使宁夏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成为千百年来宁夏人民的价值规范和精神财富。时至近代,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固原,毛泽东同志的一首壮丽词篇《清平乐·六盘山》,将六盘山的恢宏气概与红军长征的旷世壮举结合起来,道出了宁夏儿女“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豪气,更体现出宁夏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宁夏精神反映地域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是宁夏精神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构件。六盘山是宁夏的地标之一,是一座经历了历史风云、积淀了历史文化的山脉。在它的身上体现和再现的是多种文化背景,实质上已成为宁夏的文化窗口。这里曾被称为“关陇锁钥”,关乎整个陇东、陇西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是古代战争的中枢;唐太宗李世民、肃宗李亨曾登临六盘,观览河山;更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这里提出了著名的“联宋抗金”战略思想。而让六盘山名扬天下的当属毛泽东登峰寄景,随即吟出的《长征谣》。六盘山只是宁夏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土地上,宁夏人民不畏艰苦与贫困落后斗争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展示了宁夏人民热爱自然、改造自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更充分展现了宁夏儿女热爱生活、勇于创新、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挖掘宁夏精神内涵就是要将这块土壤及其培育出来的这种人文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使之既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联系,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提炼出准确而又独树一帜的精神内涵。
宁夏精神反映时代文化特性。传统的精神只有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体现其丰富性、活跃性和生命力。回顾历史,尽管地理环境偏僻,发展条件恶劣,但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没有颓废沉沦,没有向环境屈服,激情奋斗、不屈不挠,使宁夏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昂的斗志,不断发挥后发优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于探索、勇创一流,使全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正是由于自然环境的磨炼和淘洗,由于人们主观上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才使这里的人民表现得更加自信、更加自强不息、更加坚韧不拔、更加顽强刚毅。这种生存精神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宁夏精神必需的构成要素。挖掘宁夏精神内涵,就是要总结宁夏儿女这种愚公移山志、精卫填海神,敢为天下先、勇创艰难关的大无畏精神,从而为宁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和神韵,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
千百年来,宁夏儿女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解放思想、艰苦奋斗,自信自强、百折不挠,创造和积淀了属于自己的精神风范。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宁夏人民,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宁夏发展的全过程;也像一根柱石,挺起了宁夏人民的脊梁;更像一泓清泉,滋润着宁夏人民的精神家园。准确把握宁夏精神的本质特性,必将激励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加快“四个宁夏”建设、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2015-05-07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2015-05-07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 2015-05-07 |
激活“形神” | 2015-05-07 |
互联网思维、企业家精神与经济转型 | 2015-05-07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2015-05-07 |
接地气的文艺思考 | 2015-05-07 |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理解 | 2015-05-07 |
把人民作为审美的中心 | 2015-05-07 |
遵循发展规律 精准把握战略部署 | 2015-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