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你认为当下再谈长征是否有意义?”“提到长征你会想到什么?”国庆期间,本报记者就以上问题对非特定人群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的137份问卷显示,89.8%的受访者表示重温长征精神意义重大;有95.6%的受访者通过“长征”会想到“二万五千里”,76.6%的受访者想到“过雪山草地”,71.5%的受访者想到“吃树皮皮带”,仅有2.9%的受访者回答没有任何印象。
这一组数据表明,长征虽已历经八十载的风雨沧桑,但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信念书写的这一首壮丽史诗今天依然鲜活。有学者这样概括道:长征已成历史,但长征精神永存。要用长征精神凝聚起强大正能量,走好新的长征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创造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奔离埃及、汉尼拔率迦太基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美国人翻越大山跨过草原征服西部,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试图从西方著名的迁徙与远征事件中搜寻红军长征的影子,但他最终发现“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
将历史的指针回拨至1934—1936年间,如果把目光投向中国大地,会震撼于这样一场生命的远征:红一方面军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近二万里,辗转9个省份;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里;红25军长征近万里。
在这总里程约65000里的长征路上,天上每日有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还遭遇了大自然设置的无数艰难险阻。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翻越了夹金山、玉龙雪山、党岭山等20多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大多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董必武曾回忆爬雪山时的艰难情景,“冷得人连呼气都冻了冰,手和嘴唇冻得发紫。有些人和牲口一步没走稳,就掉在冰河中,从此诀别。那些坐下来休息喘喘气的,就在原地冻僵”。
漫漫长征路,书写了一曲又一曲九死一生的壮烈悲歌。仅从红一方面军的情况看,1934年10月长征出发时有8.6万人,1935年10月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仅约7000余人。
是什么力量将这支红色队伍锻造为拖不垮打不散的钢铁洪流?长征路上,红军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尽管他们开始还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
文化自觉与戍边卫国 | 2015-01-10 |
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2015-01-10 |
社论:军心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 2015-01-10 |
坚持不忘初心 坚守精神家园 | 2015-01-10 |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 2015-01-10 |
长征精神的哲学内涵与时代意义 | 2015-01-10 |
长征的精神光芒 | 2015-01-10 |
传承长征精神,我们永远在路上 | 2015-01-10 |
在变化中坚守 在传承中发展 | 2015-01-10 |
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 | 2015-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