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在全球范围引起强烈共鸣。近三年来,这一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与日俱增,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更深入研究中国、更客观看待中国、更全面认识中国,有力推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笔者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引起强烈共鸣,主要得益于其具有构想伟大、格局宏大、内涵博大等特点。
构想伟大
习近平同志有关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世界文明成果、顺应各国人民心愿,是一种高瞻远瞩、心怀天下的伟大思想,其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民族、跨越制度的崭新特点,完全突破了传统意义的、狭隘的国家文明观。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规律,鲜明亮出了当代中国致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主张,充分展现了以宽广胸怀和开放姿态促进世界各国文明融合、促进形成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强大合力的磅礴气度。
以发展本国特色文明为基本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这一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在发展本国特色文明的前提下促进世界文明融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绝不能数典忘祖;坚守原则底线,保持定力,培养耐力,坚定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之路,既积极推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借鉴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又坚守原则和底线。
以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为最终归宿。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实现这一愿景,就要坚持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做世界和平安全的坚定维护者;营造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文明环境,坚守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坚持以各国共赢发展为目标,倡导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伙伴关系,树立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旧思维。
格局宏大
习近平同志有关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是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人类社会面临新挑战,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定条件下产生和逐步形成的,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融入治国理政新格局。参与全球治理,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广泛的思想共识、理念共鸣、文化共通。而文明交流互鉴思想通过思想引领、理念融通、文化交融,为全球治理提供灵魂支撑。把文明交流互鉴置身于治国理政大格局,决定了这一思想必定具有更高的格局、更深的内涵、更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辐射力。
服务民族复兴大愿景。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是精神力量和思想文化的复兴,这是最艰巨、最深刻、最本质的复兴。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谋划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习近平同志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作为民族复兴的顶层设计,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确保高质量的中国梦实现。
推动文明融合共成长。一个强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关门主义、利己主义、民粹主义盛行的国度与“强大”“伟大”向来无缘。习近平同志深谙国家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规律,智慧地把推动本国文明发展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统一起来。坚持平等包容、胸怀世界,坚持互学互鉴、融入世界,坚持贡献文明、推动世界,进而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内涵博大
文明交流互鉴是一个系统命题,它涵盖了历史与现实、和平与发展、民族与世界、传承与创新等诸多深层关系。习近平同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从整体上实现了上述各种关系的平衡、协调与统筹。
“内”“外”贯通,实现传承创新与借鉴发展统一。传承创新与借鉴发展是文明交流互鉴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直接关乎文化自信、国家发展、人类进步。进行文明交流互鉴,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创新内部文章,另一方面要做好借鉴发展外部文章,实现传承创新与借鉴发展高度统一。对“内”,坚持辩证取舍,取传统文明之精华,去封建文化之糟粕;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文明新内涵。对“外”,坚持尊重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致力走出一条学习、改造、融合、升华的文明借鉴之路。
“他”“我”联通,实现传播推介与尊重多元统筹。有效传播推介文明,必须在承认差异、尊重多元的前提下,累积共识、消除隔阂、求同存异、寻找交集。实现“他”中有“我”,就要主动、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介绍古老中国,也介绍当代中国;既胸怀自信,又客观理性,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让中华文明在自然流淌、润物无声中散发独特魅力。实现“我”中有“他”,就要尊重差异、包容分歧、虚心借鉴,始终以平等谦逊、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各种文明,充分展示学习大国的成熟形象。
“软”“硬”融通,实现软性工程与硬性工程协调。文明交流互鉴是软性工程,但只有依托硬性工程,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对于软性工程,要坚持以寻求共识为核心,通过开展高层交流、文化交流、民间交流,以对话消除隔阂,以对话管控分歧,以对话凝聚共识,加深理解,增强互信;要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文明、现代文明,让最能体现人文精神、最具思想性的文化走出国门。对于“硬”性工程,要坚持以搭建载体为核心,扩大经济交流,唱响文化大戏;加快互联互通建设,打造立体交流通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筑文明发展载体。
(作者:周新民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博大的文明胸怀 宽广的文明视野 | 2014-05-15 |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 2014-05-15 |
文明互鉴:中欧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 2014-05-15 |
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深入学习贯... | 2014-05-15 |
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 2014-05-15 |
推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 2014-05-15 |
“文明交流互鉴”深刻影响世界 | 2014-05-15 |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世界文明观 | 2014-05-15 |
文明交流互鉴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 2014-05-15 |
亚洲价值 东方智慧 | 2014-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