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高度重视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田心铭
//www.workercn.cn2017-08-25来源:红旗文稿
分享到:更多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可以说,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统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今后必须坚持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

  一、把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统一起来

  理论的作用是指导实践。只有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才能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所以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统一不可分的。重视理论建设,是因为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重视理论指导,就必须重视理论建设。

  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1848年,《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标志着人类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两件大事,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形成和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同时发生了。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创立和理论武装,就没有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先进分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投入到改变旧中国、创立新中国的实践之中。党的理论建设是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所以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教育和研究,重视党的理论建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的历程,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历程,又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理论建设的辉煌成果,又是指导党和人民实践的科学理论。它们都是党高度重视理论的体现,是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相统一的体现。

  毛泽东的许多重要理论著作,例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哲学基础的《实践论》《矛盾论》,指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论持久战》,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等,都是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指南,体现着党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决议,就是党的理论建设的成果,又是指导党的事业发展的理论。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论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论述,关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论述,关于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论述,等等,就是党的理论建设新的重要成果,是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事业各个方面的论述,例如关于党的思想宣传、意识形态、新闻舆论工作的论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等,发展了党在各个领域的理论,用理论建设的新成果指导了各方面事业的新发展。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能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今后我们党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二、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发挥理论的重要作用,是以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统一为基础的。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理论建设,是以新的实践为基础丰富和发展理论。理论指导,是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统一,才能把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统一起来,发挥理论的重要作用。离开理论同实践的统一,理论建设就会走偏方向,理论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和理论建设中形成了理论同实践相统一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早在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他在《实践论》中阐述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揭示了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人类认识和理论发展的辩证过程。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大力倡导的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共识,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集中体现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总结长期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由党的七大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党成立24年来的历史经验,开宗明义就做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3页)同年6月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同上书,第533页)这标志着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同时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邓小平都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一条普遍真理。确立这一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

  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统一,说到底,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原则。2016年7月,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同年10月,他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又强调指出:“长征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这一原则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中,体现在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向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们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结合”原则,实现了理论同实践的高度统一。

  如果说“结合”原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那么,为了达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统一起来的要求,还需要探求实现“结合”的途径。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他提出的“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这一新观点,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指明了实现“结合”的基本途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新命题,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思想。毛泽东把人类认识的发展高度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论断,坚持《实践论》阐明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又进一步强调理论和实践都要“创新”,强调二者要“良性互动”,这反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总结了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和丰富经验,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坚持和发展了党一贯强调的理论同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4页)我们在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时重温这段讲话,深深感受到我们党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历程,正是自觉地在“成功的实践”和“正确的理论”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创新,并且把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和互动中发展的。

  三、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6日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他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固定不变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理论要保持同实践相统一,就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不能停留在某个固定不变的水平上。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6页)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他还批判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等错误观点。他要求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和练就一身看家本领。他在中央政治局第11次、第20次、第28次集体学习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回应时代的呼唤,回答新的历史性课题,创造新的理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的声音,认真研究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做的超过了马克思,“马克思没有做中国这样大的革命,我们的实践超过了马克思”,而“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我们的革命成功了,“这种革命的实践,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就是理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6页)不仅不同国家的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来为本国的实践服务,而且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必须创造出新的理论,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毛泽东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而创造的伟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发展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6日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概括了党和人民在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实现新的历史任务,需要创新党的理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实践中勇敢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