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四个伟大”:指明砥砺奋进的方向
//www.workercn.cn2017-08-29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韩庆祥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一级教授

  “四个伟大”蕴含着党的创新理论形成的时代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四个伟大”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生长点和聚焦点。

   

  胡 伟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战略、大逻辑,构成了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总纲。

   

  张 健

  天津市委党校教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主体,是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障。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一重要论述,把“四个伟大”放在一起加以强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表明,“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此前,本刊已请施芝鸿同志撰文对此谈了学习体会。今天,我们再请学者就此作进一步的解读。

  “四个伟大”的形成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 

  主持人:首先想问的是,“四个伟大”的形成有何理论和实践依据?

  张健:“四个伟大”的形成,有着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从理论上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同程度上都贯穿着“四个伟大”的总体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每一次党代会都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从思想路线、基本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角度进行总结的,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注重一系列矛盾双方的结合上进行总结的。但归根结底,贯穿各种经验中的一条根本红线,可归结到“四个伟大”上来。例如,作为“伟大事业”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强调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作为“伟大梦想”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认为它能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伟大斗争”必须依靠的良好精神状态,我们指出这是战胜各种困难、风险的重要法宝;作为“伟大工程”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等等。

  从实践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也内含着“四个伟大”的逻辑意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召开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个鲜明主题,都要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旗帜和道路”就是伟大事业的逻辑根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是伟大斗争的现实由来,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就是伟大梦想的形成依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上述三大宣示的根本保证。由伟大事业缘起,由伟大梦想引领,由伟大斗争支撑,最后由伟大工程给予根本保障,这样,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四个伟大”之系统整体就自然形成了。

  每一个“伟大”都蕴含着特定含义 

  主持人:我们知道,“四个伟大”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而且每一个“伟大”的提出都有特定的含义。那么,怎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理解每一个“伟大”蕴含的特定含义?

  张健:分开来看,“四个伟大”的每一项都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议程设置、主题报告中举足轻重,意义重大。

  作为“伟大事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确立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更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每次党代会的主题”“全部”“理论”“实践”“主题”这五个关键词,明确显示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在“四个伟大”上的战略定力。

  与“伟大梦想”紧密相关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要特别明确强调的。如“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这些奋斗目标都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置于重要位置。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追求和根本主线。中宣部主编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强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所推进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大多是紧紧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崇高奋斗目标而精进展开的。

  作为与“伟大斗争”紧密相连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代会都要鲜明强调的,它要回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懈怠”(即我们党面临“四种危险”首位的“精神懈怠”危险),更强调精神状态问题。这一精神状态,是“伟大斗争”的本质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把它概括提炼为“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作为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党的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要彻底强调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主体,是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更是从全面从严治党切入和突破的,“7·26”重要讲话又进一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四个伟大”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主持人:每一个“伟大”有自己的特定含义,那么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胡伟:“四个伟大”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归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基础,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保障,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抓手,构成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有机整体。

  首先,“伟大梦想”是“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和 “伟大斗争”的灯塔和归宿,在“四个伟大”中具有战略愿景的意义。“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次,“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基础条件,也是“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的目标导向,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开了“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是一句空话,“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也失去了方向。再次,“伟大工程”是实现“伟大梦想”、“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的政治保证,是“四个伟大”的关键所在。只有把“伟大工程”做好了,才能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才能赢得“伟大斗争”,实现“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最后,“伟大斗争”是推进其他三个“伟大”的途径和抓手,在“四个伟大”中处在第一线。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换一个角度看,“四个伟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只有进行“伟大斗争”,才能建设“伟大工程”;只有建设“伟大工程”,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只有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实现“伟大梦想”。总之,对于“四个伟大”的战略总格局要贯通起来领会、联系起来把握、结合起来推进。

  “四个伟大”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生长点和聚焦点 

  主持人:众所周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治国理政思想,那么,如何理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与“四个伟大”的关系?

  胡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谋篇布局、砥砺奋进、继往开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致力于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战略、大逻辑,构成了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总纲。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同全面从严治党联为一体,形成指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样,“7·26”重要讲话把此前多次强调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这“三个伟大”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联为一体,形成“四个伟大”的战略总格局,囊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全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涵盖全局、指导全局、引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提升和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韩庆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推进的理论创新,是建立在“四个伟大”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之上的,是从“四个伟大”的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是在对“四个伟大”所蕴含的时代课题、根本问题的回答中形成的。“四个伟大”蕴含着党的创新理论形成的时代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四个伟大”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生长点和聚焦点。比如,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使中国强起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方略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国际环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支撑的“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基本内容的“坚定政党自信”等,都植根于“四个伟大”实践之中。这些理论创新成果,都是从“四个伟大”的时代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多是为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而提出的。就此而言,“四个伟大”是党中央理论创新之源。因此,我们要围绕“四个伟大”实践拓展理论新视野,要基于“四个伟大”实践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作出新概括。

  应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高度来把握“四个伟大”的重要价值 

  主持人:“四个伟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当前及今后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发挥其指导作用,该如何全面把握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胡伟:“四个伟大”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我们要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想脉络中来进一步把握其重要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包括若干个“四”——“四个全面”、“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四个重大”等。厘清“四个伟大”与其他若干个“四”的关系,对于全面把握“四个伟大”以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很有必要。

  以“四个全面”与“四个伟大”为例,“四个全面”为“四个伟大”提供了行动重点,两者高度契合、相互支撑。而只有把“四个伟大”和“四个全面”不断推向前进,才能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只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为“四个伟大”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总之,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积极应对“四个重大”,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实现“四个伟大”,在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把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