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不断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意义的认识
张英伟
//www.workercn.cn2017-09-06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更多

  

  全面从严治党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治国理政最耀眼的亮点,是管党治党进入新阶段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多重角度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7月26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随着管党治党实践的创新发展更加凸显,随着加强党的领导实践的深化发展更加凸显,随着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的探索推进更加凸显,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当前,更在于长远,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向繁荣发展而日益呈现。

  一、管党治党的崭新阶段

  从管党治党实践自身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在于实现了管党治党新跨越,把管党治党推进到新阶段。

  1.从目标方略看,提出依规治党,回答了怎样管党、怎样治党的重要课题。怎样管党治党始终是我们党探索解决的历史课题。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中指出,要“使我们的干部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央提出“党要管党”,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强调“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党的十四大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把“坚持从严治党”写进党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方针确立下来,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作为我们党执政60年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后,怎样管党治党仍然是我们党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正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依规治党方略和依据党章管党治党的总体思路遵循,积极探索治理拥有8900万党员这样一个大党的道路途径,把握了治党之道,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达到崭新高度。

  2.从任务原则看,提出重在加强纪律建设,明确管党治党的根本方向和基本途径。管党治党关键是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实现了实质性突破,给出了科学的答案。一是提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纪律作为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这就抓住了纪律建设的要害,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紧紧地绷起来。二是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靠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把纪律建设严肃认真地抓了起来,把严明纪律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和行动上,做到了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纪律建设全面加强。三是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落实到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管党治党的始终。管党治党既要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又要实现党员干部对纪律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遵从,真正用纪律把党员干部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把监督执纪落实在具体的政治效果上。十八大以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纳入党内法规,有效解决了纪律建设落地问题,找到了纪律建设的实现方式和现实路径。

  3.从实践层面看,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从细处实处入手,创新管党治党的思路、内容、重点和方式。管党治党既需要从宏观战略层面把握其方略方向、形态路径等等,又需要在具体实践层面进行不断创新。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显著特点就是直面现实进行探索创新,管党治党在实践层面呈现出崭新的气象。一是从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抓起。坚持问题导向,透过现象抓本质,既破又立、以立为破,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把规矩和纪律立起来。特别是从作风建设开局破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聚焦反对“四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作风这个最表面、最易于反复、最难于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二是管党治党的实践呈现出全方位拓展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作了四句话精辟概括,即“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而且先后提出了“八个要求”、“六个从严”、“七个着力”,深刻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要义。概括起来,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包括作风、纪律、反腐、治吏,而且包括思想从严、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责任落实等等,管党治党实践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三是管党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管党治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现象、问题等背后有着内容不全面、制度不完善、结构不合理、执行不严格、责任不落实等深层次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从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管党治党中存在的这些深层次问题,实现管党治党的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效率、质量和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时指出,“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这实际上概括和揭示了管党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总体状况,在抓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系统思维、完善制度、形成从价值到制度再到行为的闭合管理,管党治党的程度不断深化,取得新的重大成效。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经过4年多的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二、强化党的领导的战略举措

  从加强党的领导的布局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在于其所具有的基础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必须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是怎样聚焦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核心的。

  1.从方向看,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从“管”和“治”的角度,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把党建设好,永远保持党的政治本色。一是聚焦党的本质,始终保持党性。党性是共产党人的本质,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以党性作为标准,把党性作为“透视镜”和“理疗仪”,检视和修正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唤醒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身份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把党性教育看作共产党人的“心学”、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等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无一不是聚焦保持党性,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纠正一切偏离党性的价值、思想和行为,概言之,就是固本培元。二是聚焦党的特性,增强“四性”,铸造共产党人独特的品质。党的政治性、先进性、纯洁性和纪律性是我们党特有的属性,它们既是党性的具体内容,又是党性的具体体现和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极其响亮的话语和要求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锤炼的就是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性,全面从严治党聚焦锤炼党的意志品质,一锤接着一锤打,让党员干部在火热的管党治党实践中接受意志品质的锤炼,增强“四性”,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整治背离“四性”的问题上综合运筹、灵活施策,不懈怠、做实功,为保持党性提供了扎实有力的支撑、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通过生动的实践和党心党性的呈现诠释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还强调“使用人之风真正纯洁起来”等等,仅从整治作风这个视角可以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无一不是体现在增强“四性”上。三是聚焦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壮大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力量。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力量来自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不朽功勋的辉煌历史,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来自党的组织优势,来自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同党内任何危害、损害和消解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力量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旨在坚持、发展和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顺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党和人民的期盼,对于保持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一致,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壮大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力量,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从地位看,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关键环节。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无论对于加强党的领导,还是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加强党的领导看,进一步厚植和夯实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形成了强化党的领导的强大力量和新格局。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构成加强党的领导的坚实基础,党的领导不仅以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支撑和保证,而且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支撑和保证,党的领导在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基础更加扎实深厚。就加强党的建设看,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同样形成了新格局。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建设凸显出来,党的建设的布局在实践层面由五大建设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发展到包括纪律建设在内的六大建设,纪律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一个新亮点。此外,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问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等,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建设呈现出新的局面。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看,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化,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内容和领域得到极大拓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仅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供了有效保证。王岐山同志对准确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根本在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党不仅要管要治,还要重在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惩治极少数腐败分子,而是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总之,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四者是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层层压实责任,自下而上逐级提供支撑,共同服务于党的领导这个总目标。

  3.从作用看,全面从严治党为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实保证,党的领导各方面的工作呈现出强劲活力。加强党的领导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党执政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这是外在动力;另一方面来自党自身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品质,这是内在动力。全面从严治党为加强党的领导提供的是持续不断的内在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对加强党的建设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党的建设格局不断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对深化纪检检查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两个责任”、“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重要任务,完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而且提出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关键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首先是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并把它纳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通过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形成了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党的责任落实的新格局,这种体制和制度的深刻变革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在机制体制方面最深刻的变革。在这种制度体制变革的推动下,党委把教育、制度、监督等主体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党的建设责任更加清晰明确。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既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又强调思想要严起来、组织纪律要严起来,还强调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都要严起来,目的在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其中的关键是党委书记真正做到管党治党,切实担负起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责任。近年来,中央一方面强化纪检机关作为政治机关的属性,强化纪检机关的政治责任,实行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依据党章规定的“三项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建设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纪检干部队伍等等,另一方面推动党的各级组织担当政治责任,特别是督促党委履行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强化党委的监督责任,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强化政治巡视,强化问责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从强化纪委履行政治责任到推动党委履行政治责任、党委和纪委按照各自职责履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的党的建设的新格局。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推动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最终落脚在每一个支部的每一名党员,直接推动了基层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直指一个时期以来存在的基层党的建设薄弱这一突出问题,辨症施治、对症下药,特别是在反对“四风”、“拍蝇”、整治“微腐败”、严厉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纪行为的同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力地净化了政治生态,基层党的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夯实党的建设的基础。

  三、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

  从治国理政的全局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在于其对治国理政发挥的根本保证作用。全面从严治党的落脚点是治国理政,而治国理政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从本质看,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抓住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治国理政的关键,对准治国理政的关键施治,发挥了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是准确把握治国理政方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把握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与世界其他国家治国理政根本不同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紧紧抓住了治国必先治党这一根本。一是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首要位置,治国理政坚持从“现实条件”出发。治国理政最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现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执政,对执政党的治理不仅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内容而且决定着治国理政的成败。治国理政只有紧紧抓住执政党治理这一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创造性前进。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就是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创造性前进的生动体现,抓住了治国理政的要害。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聚焦在各方面各领域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从理论上对“最本质的特征”的新认识以及对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为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全面从严治党的所有实践探索,都是落脚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一根本点上。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把握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为发展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并多次以古今中外历史上人亡政息、政权垮台的惨痛教训警醒全党,向全党阐明管党治党对于加强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全面分析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综合分析党内、国家、社会以及国际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要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治国理政首要位置、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党长期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2.从规律看,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了对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科学把握了治党与治国的关系,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了总体设计。治国理政最根本的是把握治国之道,科学规划治党与治国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理政的巨大贡献,是科学阐明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并在依法治国方略基础上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方针原则。一是提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解决国家治理体系中治党与治国的关系问题,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就从理论上阐明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解决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最根本的问题。二是提出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着力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治国理政中如何把党的先进性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性通过制度设计体现出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长期以来理论和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通过提出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正确处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得到了科学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国家,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严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特别是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提出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既实现了治党与治国各得其所,又实现了二者统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从理论上、制度机制上把中国的国家治理与西方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把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与西方的法制模式区别开来,形成了我国法治模式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三是实现执纪和执法相衔接,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着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出和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制度设计中既实现纪法分开又实现纪法衔接,形成国家治理的科学体系,在实践层面把依规治党、制度治党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3.从实质看,全面从严治党抓住了治权这个治国理政的要害,把握了治权之道,实现了对权力、责任、监督的系统管理,把治国理政推进到新境界。治权,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质,又是治国理政的实质。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权力治理这一核心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要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把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搞严实”。一是正确认识权力的性质,坚持执政为民,防止滥用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首要的是把权力管好治好,明确权力的边界,保证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用于谋私利。治国理政的着力点是管权治权,全方位对权力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权力滥用方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反对特权、破“潜规则”、“打虎”“拍蝇”“猎狐”、治理“微腐败”,开展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务用车、“裸官”、“吃空饷”、“收红包”及购物卡、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党政领导干部违规在企业兼职等专项治理;在完善法规制度方面,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法规制度短板,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制定问责条例等党内核心法规,为管权治权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健全对权力监督的体制机制方面,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等等;在治本方面,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正确的权力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学习教育和“两学一做”活动 ,加强家风建设等等。总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牢牢把握了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用权、怎样用权的问题。二是抓“关键少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强化吏治,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加强对手握大权的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探头”作用,加强派驻工作,把派驻机构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强化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监督。三是实施政务公开、简政放权、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通过权力治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形成治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推动的新格局。

  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将随着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治党、治国、治权实践的深入发展而得到更加广泛、更加深远的呈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作者系中央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