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携手行进在繁荣共赢的阳光大道上(砥砺奋进的五年)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与展望
裴广江 张梦旭 白 阳 宦 翔
//www.workercn.cn2017-10-14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筑就繁荣之基

  塞尔维亚东北部工业城市斯梅代雷沃,很多市民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起床后看一下斯梅代雷沃钢厂的高炉烟囱。如果烟囱都在冒烟,就表明钢厂正常生产,他们就安心了。已有逾百年历史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曾是塞尔维亚的骄傲。然而由于竞争力下降,连续7年出现亏损。去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出资收购后,两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年底即扭亏为盈,今年预计产值8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000万美元。钢厂获得新生,5000多名职工再次对未来充满希望,整个城市悬着的心放下了。

  一支神笔绘彩图,山河从此大不同。一个个翻天覆地景象,是建设者满怀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用坚持不懈的奋斗换来的。

  “刚到这里的时候,没有水泥房屋,没有电线,没有自来水,唯一与工业文明有关系的是屋面上那层薄薄的铁皮。”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国建设者回忆。以往只能靠砍树过活的村民,如今每天都能骑着摩托车在整洁敞亮的园区上班。“比以前真是好太多啦!”亲历者发自内心地感叹。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300家企业入驻、10万工人就业、配套功能齐全的宜居新城。

  这样的经贸合作区,中国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56个。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中白工业园……一个个园区在汗水的浇灌下展现勃勃生机,已为相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从东南亚到南亚,从中亚到中东欧,从中东到非洲,不同肤色的工人怀揣梦想走进园区,用双手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改变着自己国家的命运。

  产能不足是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大短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用中国的优势产能带动沿线国家发展,帮助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哈萨克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亚、巴西……37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产能合作协议,中国汽车、太阳能、纺织服装、水泥、玻璃等工厂,成为众多国家走向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繁荣兴旺。4年来,“一带一路”上撒满了这样的故事,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国际社会对此赞叹不已。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估计,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80%以上。美国《赫芬顿邮报》作出预期——“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有望把超过60%的世界人口引向前所未有的凝聚和繁荣。一位美国官员则看到,“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方案,契合了东南亚、南亚、中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应对当前挑战的需求,那就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如何创造就业机会。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习近平主席去年1月在埃及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的这句话,已经被“一带一路”建设层出不穷的成果所印证。

  美美与共,相向而行。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共同繁荣的愿景就在不远的前方。

扬起和平之帆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古丝绸之路的繁盛,得益于和平的滋养。和时兴、战时衰的规律,时刻提醒世人。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用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镌刻的郑和碑,讲述和平交往的故事;肯尼亚马林迪旧港,一座栈桥虽几经修复样貌大变,但当地人还是喜欢称其为“郑和桥”,因为郑和曾在此登陆。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马来西亚时,该国前总理马哈蒂尔表示,马来西亚商界正在筹建“郑和协会”,以促进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

  人类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为何帆影远去,郑和被世人铭记?习近平主席总结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向人们揭开谜底:“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建设“一带一路”,同样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让“一带一路”成为真正的合作纽带、和平桥梁,需要在合作中沉淀友谊,也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径。中国理念和行动,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今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展现建设和平之路的决心。让“一带一路”成为和平之路,让各国共享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和新安全观的生动诠释,也是化解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有效途径。

  平等合作是和平的基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必须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中国主张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截至2016年底已与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很多都已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各国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合作面大了,矛盾就会减少,和平的基础就会更牢固。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必须以发展为导向。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多更快开花结果,就会有更多民众享受到发展的红利。面向中东,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1+2+3”合作格局;面向拉美,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面向非洲,中国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一带一路”朋友圈内,发展永远是优先项。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对和平的意义。在白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阿琳娜·格里什凯维奇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人类的未来,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好机遇。欧洲议会旅游交通委员会副主席乌伊海伊·伊什特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是合作共赢,路径是共商共建共享,终极目标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一个美美与共的太平世界。

架设文明之桥

  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距离北京直线距离7000多公里。“一带一路”建设,让这里的出租车司机比吉塔·格兰德勒与中国的心理距离变成了零。

  今年3月起,55岁的比吉塔·格兰德勒给自己找了份新工作——义务宣传“一带一路”。利用白班休息,她将出租车精心装扮一番——挂上写有“一带一路”的旗子,贴上双语标注的“中国梦”,并在闹市区向人们发放自制的“一带一路”宣传册。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波澜壮阔的“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正在将更多人团结在一起,让友谊汇聚,让文化相通,让文明互鉴。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本是一个方圆数公里内找不到一所小学的小渔村。得知中国要在这里捐建法曲尔小学,老人穆哈迈德无偿提供752平方米的土地。中国不仅帮助当地建公路、港口,还向有志学中文的人提供到中国深造的机会。“在别人干渴时给予的一滴水,未来将变成天长地久的友谊。”穆哈迈德的儿子纳西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感慨地说。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4年来,中国着力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设立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互办国家年、文化年、旅游年,开设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举办博览会、艺术节、图书影视节,积极开展智库、媒体交流对话……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有了“孔子大街”,英国学生朗诵起《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捷克总统官邸种下了来自中国的银杏树。互学互鉴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扬光大。

  更多外国媒体关注“一带一路”。今年9月19日,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甘肃敦煌盛大开幕。做丝路故事的讲述者、丝路繁荣的推动者、丝路文化的传播者,来自1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65家外国媒体代表出席。

  更多政要学者认同“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它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世界各国的交响乐”“它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就像是一个花园,未来将繁花似锦”“它不是单纯的工程项目,而是一种发展哲学、一种全新的合作发展理念”……

  历史总是伴随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向前发展的。

  承载着人类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带一路”这条阳光大道必将越走越宽广。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