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新时代”新在哪里?
方 涛
//www.workercn.cn2017-10-21来源:理论网 
分享到:更多

  

  “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30多次,是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那么,“新时代”到底新在哪里呢?特别是同过去相比,有哪些新特点呢?

  一、新在历史条件

  “新时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五年治国理政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在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深刻阐述了这一新论断。在这部分,习近平同志首先重点回顾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工作,充分肯定五年来的成就,还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进步。然后,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命题。正是有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开创,推动党、国家、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十八大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使党和国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时代”,首先就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中华民族角度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从社会主义角度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从世界意义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在矛盾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由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在论述完“新时代”的内涵后,紧接着就阐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见,主要矛盾变化,对历史方位有着重要影响。理解这个主要矛盾,需要把握好两点。

  一方面,主要矛盾出现了新变化。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能够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一般的物质文化需求。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并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比如,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中国生产了全球一半的钢铁(美国的八倍),全球60%的水泥,世界25%以上的汽车。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高速公路13.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铁2.2万公里,世界第一,超过第2至第10的总和。电影票房火爆,拥有近45000块银幕,超过整个北美地区银幕数量总和,居世界第一。当基本的需要满足,人会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这是需求发展的基本规律。当前,人民群众美好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我国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在不少方面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另一方面,主要矛盾变中又有不变。确实,主要矛盾出现了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但是,必须认识到,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这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新在指导思想

  “新时代”,要有新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理论指导、理论武装、理论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新在战略安排

  “新时代”,要有新的战略安排,即新的“两步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重大战略安排,进一步细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30年,把30年的长时间跨度,分别用两个15年加以实现。并且对这两个阶段,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相比过去,这个新的战略安排,有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到2035年。十六大曾明确,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阶段,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明确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突出强起来。以往,党代会报告明确的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现代化的内容、要求更加丰富。相比十八大,多了“美丽”一词,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上全面提升。

  总之,“新时代”,主要新在历史条件、主要矛盾、指导思想和战略安排上。“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战略判断,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按照十九大关于“新时代”的部署和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