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陕西延安富县张村驿镇榆树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文妮(右二)和村民聊天。 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96年前的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引领中国发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产生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政治根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践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新要求,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新气象新作为。
增强对党忠诚的政治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96年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以忠诚于革命事业的政治自觉,冒着生命危险,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继续建党伟业,围绕如何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的权威性和纯洁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制定党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揭开了党的政治建设新篇章。
“红船精神”首先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站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彰显的是无产阶级政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政治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承载着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从“红船精神”中汲取统揽“四个伟大”的政治力量,凝聚推进“四个全面”的政治共识,增强坚定“四个自信”的精神动力,增强对党忠诚、维护核心、团结奋进的政治自觉,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强化为党尽职的政治担当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有政治担当、政治使命、政治作为的先进政党。红船上通过了一大党纲,由此,中国共产党人从红船出发,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治责任和伟大使命,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
“红船精神”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引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传递着为党尽职的政治担当。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需要我们不断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前进的精气神,全面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严守管党治党的政治纪律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起点,在那里,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管党治党的总纲,确立了强化党内监督、实行严格纪律、防止发生贪官污吏化等重要思想和原则要求。
“红船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初心,展现了共产党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新气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应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定为民造福的政治立场
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许党许国、爱民为民的伟大航程,确定了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旗帜鲜明标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
96年来,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人扬起红船的风帆,在价值取向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水行舟,忠诚为民,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政治目标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动力系统中始终尊重“主人”权益、发挥“主体”作用、坚持“中心”地位,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激活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深厚伟力”;在评价标准上始终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最高利益,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董瑛,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