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篇就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不忘初心,则需牢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此,不变的初心中,永恒的事业彰显了“变”与“不变”的发展和升华。变化了的生活,触动的是不变的目标和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幸福感的变化,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的新目标和新使命。
一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的幸福感,也由“从站起来、富起来”的目标,变更到更向往“强起来”的新目标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这种变化,必然触动、并要求共产党人在自我的奋斗目标中,唤起新的使命意识,开启新的万里征程。
因此,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中,我们需要用新的思想和方略,化解主要矛盾所带来的主要问题。
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较之以往其需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美”和“好”,其客观标准,已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准,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标准,甚至也不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标准,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明确指出的“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标准和要求。
其次,需要解析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及其制约因素。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事实来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也在同步“日益增长”,不只有物质文化的要求,也有精神文化的要求;不只有基本范围的要求,也有基本层次的要求;不只有个体社会化的个性要求,也有个体社会化的共性要求。这就是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是体现在一个全面性和全体性上的,只有做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尽管“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与个体身上都有所体现。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各领域的均衡发展上,加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与监管力度,健全和提高各个层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则需要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和引领上,加大对人民“强起来”的心理需求力度的研究,除了社会层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要调节外,更有个体层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要关注,既要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品质和效益的高标准、高要求;也要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品味和价值的高追求、高愿望;更要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需要、新满足。只有关注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各方面的要求和变化,我们才能破解其发展的不足,弥补其“强起来”的心理需求。
再次,应着力探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向往及其精神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提出和制定了今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和基本方略。这是从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部署的行动方略。那么,对照新思想、新方略,我们又如何把它具体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需求上呢?紧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突出问题,如果说“站起来”侧重的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富起来”侧重的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的话,那么,“强起来”则或多更侧重于人民美好生活心理需求层次的提高和富有。这就需要我们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投入更多的心理关注,化解美好生活需要满足过程中的心理焦虑和矛盾冲突,增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辨析能力和精神追求层次。
二
具体而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拓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及“美好生活向往”的视野和深度,另一方面也需探求“什么是美好”本身的标准和价值导向,在综合发展中,从更高层面引领、平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其一,我们应引领人民看到“美”的生活需要的精神基础和时代进步。“美”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概念,既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既可以是主观上的、也可以是客观上的,所以,人们“美”的需求,常因其价值内涵和标准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新时代引领“美”的生活需要,就要以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来审视自我追求及自我发展的方向,在时代的进步中汲取新的“美丽”理念,在精神文明的“和谐共生”中创造美的价值。
其二,我们应引领人民看到“好”的生活需要的精神空间和价值意义。“好”是满意与合宜、惬意的生活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人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追求什么样的“好”,才会有更满意的生活体验呢?显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已比较丰富,但融个体于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宏大伟业中,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奋斗动力是永不枯竭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前进的道路上才会有更合宜的生活等待体验。
其三,我们要引领人民看到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关系和行动方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个人全面发展,应在社会的全面进步之中,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必然也会限制个体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比如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服务、安全的食品、放心的环境等等,所有这些公共面貌与进步,也都与个体平衡充分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每个个体自我行动的公共情怀,把个人的进步体现在社会的扶弱济贫、慈善救助、志愿者行动、爱心公益、为人民服务等事业中,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才有可能形成正向、积极、健康的循环态势,由此推动全体人民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景迈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作者: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教授)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2017-10-20 |
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2017-10-20 |
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家手笔) | 2017-10-2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 | 2017-10-2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017-10-20 |
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 2017-10-20 |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2017-10-20 |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2017-10-20 |
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实现条件 | 2017-10-20 |
如何理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 2017-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