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在红色的图谱里寻与思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录
唐林辉
//www.workercn.cn2018-01-26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更多

  

(四)

  每天我们经过宿舍一楼门厅的学习资料摆放台,都要自觉不自觉地浏览一下有没有新到的报纸杂志和相关资料,随手取上一份或几份,天天如此,人人必须。有时下课人员集中时,还有造成短时间内的“争抢”。每当课上教授推荐某部经典书籍或是著名文章,抑或某名家的学术观点,课后不久,在支部的微信群里一定会有相关的介绍信息和连锁的后续跟踪。这是自发的,而且乐此不疲,每每有效。

  不少再次进校学习的同学,不无欣喜感慨道,现在中央党校一周的学习时间与内容,相当于以前的一个月。如今上午下午晚上连轴转,周一至周五全都排得满满的,甚至周六还全天上课。两个月的学习培训,要完成两篇论文、一篇党性分析材料和一份学习总结,还为每个课题研究小组指定一名教授全程指导。可以说,堂堂课有收获,天天都有新进步,每项教学设计都匠心独具,同学们特别亢奋,也特别年轻,特别有学生范。但也特别感到本领的恐慌,能力素质的危机感。这就是系统研读十九大报告激发的内生动力与紧迫感,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带动的自觉自省。都不肯错过漏过任何一次大报告和专题讲座,因为来中央党校讲学的都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学者专家。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一次次全景式、百科全书式的讲解剖析,让我们脑洞大开,如沐春风,收益颇丰。

  在这里可以接触和遇到很多国家机关和省部级领导,但我看到,同学们没有刻意促成刻意追求,就是一个支部、一个组,哪怕是再次聚首的同学也都遵规守纪,互把雷池。

  这对过往习惯和热衷古道热肠与推杯换盏的人来说,真有壮士断腕之难之勇,恐怕这也是学校多年从未有的变局与新风。同学们珍惜来校学习的难得机缘,彼此尊重、欣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关心与被关心,更多地是通过学校搭设的各种平台,有意设计的各种机会,精心组织的各种活动,来构建一种新型健康友谊的新风尚。

(五)

  华灯初上的中央党校之夜,处处流光溢彩,勾勒得错落有致,空气中活跃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大礼堂拱形屋檐下镶嵌的五个圆形空心花饰,在明亮灯光的照射下格外熠熠生辉、典雅富丽。今晚这里将迎来上海芭蕾舞团豪华版《天鹅湖》的演出,是专程为中央党校奉献的专场。这里还上演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精心打造编排的话剧《谷文昌》,我们在被这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党员领导干部深深折服的同时,心灵受到震撼和涤荡。同时也更能领悟到东西学员楼前分别竖立的“焦裕禄”和“谷文昌”半身塑像,对各级领导干部意味着什么。还有上海广播电视台组织京沪两地影视表演大家,举办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诗歌朗诵会”,呈现了一场高品质、纯艺术、接地气的文化大餐,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7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4周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的大型舞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和杨开慧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恋情,展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梦想征程,这也是台上演员和全校师生对老校长最真情的纪念和怀想。学校每周三晚都安排电影鉴赏课,专门有老师在开演前,以最精练最文学的语言,对国内外经典影片进行专业化的点评,并从思想、生活、艺术、技术的观影角度,提出有建设性的欣赏指导。还有每周一晚上安排的系列选修课讲座,虽是选修,但场场爆满,稍晚一点就有“座位”之虞。许多学员感慨地说,到党校学习,既像应邀参加国际性的综合文化艺术节,又像是与古代先贤求知问道、与至功伟人学养性修身。通过一个个窗口,透过一本本典籍,品读一首首诗词,让我们进入过往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广阔胸怀,在学历史、品文化、鉴风骨中潜滋暗长文化素养,更加坚定不忘本来、吸取外来、开创未来的文化自信。

  “身体健康,决胜小康”。这是我们参加进修部趣味运动会的励志口号,虽然它在12支参赛队中的辨识度不高,但准确契合了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当我们列着训练有素的方阵,喊着共同选定的号子,挥动着五色彩旗,以气贯全场、锐不可当之势通过主席台时,大家都铁定了“团体之冠”非地厅一支部莫属。为了高水平参加进修部传承多年的“品牌”运动会,全支部总动员,每个学员跃跃欲试、真练实备,同学们看中的不是争金夺银的彩头,而是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回味。4个参赛项目、4组20人的竞赛人马,但紧张备战的却是翻倍的后备军。这是一种凝聚力、组织力和无声的执行力。

  47人的队列,还有“五朵”官花在前排领队,仅用3次合练,就达到“准部队”的方队水平。不得不叫好这一级别领导干部的悟性、学习力和对人对事的通达。颁奖时,第62期省部班“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研究专题支部以不凡的实力屈居第二,接过奖杯的领导总想把亚军杯举过我们的大冠杯,于是擎杯的比赛又在领奖台上展开,大概这就是趣味运动会的趣味所在吧。在一支部围着团体冠军大奖照全家福时,大家共同喊出了“牛”。

(六)

  伫立在掠燕湖畔的栈桥上,凝望一泓深潭浸润的“一大红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在这已被凝固成厚重的红色教材,打造成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堂,在写真历史与历史写真中延续。回望身后,那栩栩如生雕塑的13位党的一大代表,其人生选择与命运走向,又是何等的同路异归,天壤之别。来党校学习,既要完成和实现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精进升华,又要对个人党性进行检视反省。这儿就是培根铸魂的洗礼之地,就是烧旺三昧真火的熔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有过这样的记述,习近平和北京知青雷平生在另外一个生产队知青那里,读到一本“文革”前出版的《诗刊》杂志,有位诗人写道:“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习近平读后很受触动,反复吟诵。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党内“秀才”胡乔木的诗《采桑子·反“愁”》其三。这是诗的下半篇,还是从第二句开始的,原本诗的第一句“孤芳绝代伤幽谷”,绝对是表达高冷涅槃又蓄满定力的空灵境界。我想,有过七年知青生活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句和“与众悲欢”有着寻常人无法理解的痛彻与真切。品读十九大报告,可以清晰读懂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担当使命的坚定执着。报告主题的前8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文的第一句又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报告结尾最后一句又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首尾呼应,环环相扣。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是一个大党大国领袖永远不忘、永远不变的初心。

  2017年冬天的党校异常清朗优美,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略带温暖的北风,让每位学员心旷神怡,兴致盎然。漫步在校园内,抬头是历史、举步是文化、处处是课堂,迎面和身边尽是滔滔不绝谈治国理政的新老同学们。从进入党校,我一直在红色的氧吧中呼与吸、在红色的暖流里走与停、在红色的图谱里寻与思,感受党校从创办到今天的筚路蓝缕与累累硕果,触摸党的思想理论发展的温度与温暖,追忆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破局与开局。更让我铭心刻骨的是对党性的反躬自省,对初心的不断考问。“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此次找回初心的学习,将让我带着洗涤一新的初心,回归提纯后的忠诚,干干净净、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地担当作为。

  (作者系中央党校进修部厅局班学员、武汉联勤保障基地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