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等等。这些思想理念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已在国际社会形成广泛共识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这一倡议提出后,得到“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与支持,目前已顺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形,沿线产业合作势头良好,各国政策协调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深入推进。
“一带一路”这一新型国际合作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上许多政要、学者和各方有识之士的赞赏与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提供了新思路,并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远见卓识,它不仅有利于国家之间实现联通,而且使各国人民之间民心相通,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并着力解决全球性挑战,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倡议非常及时而有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旧模式的危机给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总的来说,旧模式的逻辑已无法解决当代问题,需要新鲜的思想。“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化和国际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本世纪全球面临的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危机所提出的及时的解决方案,它的成功落实将为世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指出: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推动多边合作,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中国的长远目标和对时代需求的把握对于世界发展大有裨益。在一个将以创新为标志的世界中,我认为中国有一张了不起的王牌,就是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是一个需要创新、需要建设、需要分享的伟大计划。中国在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平衡之声、多边合作之声,也自然而然是进步之声。
再来看学界。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认为: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在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道路。“一带一路”建设对西方来说不是威胁,而是真正的合作机会,这就是中国说的“双赢”。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最大的不同寻常之处是让各国和各国人民都获益,而不是只惠及少部分人群。非洲国家已经在中国支持下发展基础设施并从中获益,这比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更行之有效。南非学者库布斯·范施塔克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新的经济全球化表述,其内涵远远大于一个发展倡议。这一建设计划将给非洲东部地区带来所急需的发展,也将给整个非洲大陆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相比非洲与西方的关系,这至少是一种不同的未来。阿联酋学者贾米勒·玛塔尔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像是来自东方的使命,它不掺杂殖民主义以及政治干预。这一来自东方的使命是服务和关照世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因而,一个新的时代,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合作模式或将开启。
这些政要、学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宗旨、发展前景和深远影响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他们的论述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在国际社会形成一些重要共识:一是“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继承丝绸之路历史交往的优良传统,适应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在总结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历史经验和当今国际交往的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为实现新型国际合作开辟出的一条新的前进道路。二是“一带一路”建设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又注意克服以往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弊端,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模式和治理原则。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绝不仅仅是倡议国、也不仅仅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从中受益,而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无论是南方国家还是北方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可以从中受益,促进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四是“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发展成果,不会只是让社会上少数人群享有,而是力求惠及各国各地区的广大人民,有利于逐步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这也就是要在世界范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实验,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案。五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具有不可限量的光明前途。六是“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智慧和价值,不仅属于中国、属于东方,也属于西方、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因而国际社会各方都应珍惜它、维护它,都应力所能及地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努力作出各自的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本质要求和基本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就明确回答和解决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怎么建、谁来建、为谁建的重要问题,并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应当遵循的治理观。
所谓共商,就是对于合作建设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项目,不是合作建设的某一方说了算,而是要充分听取合作建设各方意见、尊重各方愿望、关切各方利益,各方相互多商量,集思而广益、多谋而共断、共商而后定。而且在共商中,要特别注意务必使各种合作项目符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项目制定和实施得稳妥可靠,才能真正有利于做到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所谓共建,就是合作建设的各方对于共同建设和发展的项目,要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策献策、有技献技的共建精神,切实做到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而且在共建中各方都要明确,不仅要共享发展机遇,还要共同应对挑战和共同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承担风险。只有这样,共建必成。
所谓共享,就是合作建设项目所形成的一切利益、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合作各方共同分享,使之各得其所、互利互惠。合作各方是平等的伙伴,而绝不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致造成利益和成果分享的不合理不公平。如果那样,就违背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宗旨和原则,其合作也不可能成功。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国一方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不是一国一方利益独享之带之路,而是各国各方利益共享之带之路。一句话,“一带一路”建设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一个“共”字上,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这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同以往国际社会交往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合作体制机制的最大不同之处。
可以相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只要坚持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遵循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利以及共商发展大计、共建发展平台、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就能从根本上与国际社会交往中长期存在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规则区别开来,就必将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将有利于开创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生面。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当今世界发展、为改善国际交往和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方案新模式,其“新”也就新在共商共建共享上。
对东方智慧和人类社会历史智慧的创造性继承、运用和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这一构想也是在顺应历史潮流、回应时代要求、体现世界人民共同愿望、凝聚各国有识之士共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改善全球治理、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指明了方向。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联系空前紧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各种摩擦、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人口激增、道德滑坡、跨国犯罪、资源紧张、环境破坏、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日益凸显,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依然任重道远。面对深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各国人民只有同心协力,不断发掘、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启示、智慧与经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并化解挑战与难题,从而开创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明中很早就形成了一个重要思想理念,也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这就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国先秦时期的历史典籍《礼记·礼运》中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所谓“天下为公”,就是说天下不是一人一家一国一民族之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有之天下。基于“天下为公”的要义,中国古代先贤们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政治思想,就是“民惟邦本”“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倡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事务和治国理政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天下民众的共同利益,实现“安民”“富民”“乐民”。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就说过,为政者应“以富乐民为功,而以贫苦民为罪”。当然,历史的事实已一再表明,在中国历史上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贯彻“天下为公”思想,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实行“以民为本”原则,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安民”“富民”“乐民”。但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和“以民为本”这种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规律的先进政治思想和美好社会理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一直传承了下来。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并非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所独有,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文明所主张和倡导的。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而生活”,到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倡导的“世界主义”精神,再到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倡导的“世界一家”;从古代朝鲜半岛的思想家提出的“非同非异”的“和诤”之说,到阿拉伯哲学思想主张的“万事中为上”;从中国与印度、缅甸等亚非拉国家共同倡导的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到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再到非洲联盟、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东盟共同体的建立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体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由此可见,“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共同历史智慧和思想精华。
如果说这些历史智慧和思想精华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历史启示和历史依据,那么,当今国际新形势下形成的世界各国人民要求维护持久和平、践行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时代潮流,则是这一建设和构想产生的重要现实依据和现实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凡属历史的必然产物,一经产生就会以所向披靡的气势和力量,不断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到达成功与胜利的彼岸。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完全可以这样说,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壮举,标志着当今世界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已经开启和到来。
(作者为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
2013:国际教育那些过往 | 2014-01-03 |
虚拟仿真鹰击长空 | 2014-01-03 |
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 | 2014-01-03 |
“双11”汽车电商狂欢后的反思 | 2014-01-03 |
载沉载浮的吊诡人生 | 2014-01-03 |
社会建设着力点:创新社区治理 | 2014-01-03 |
寻求破解邻避困境的金钥匙 | 2014-01-03 |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2014-01-03 |
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 | 2014-01-03 |
互联网时代社会预期的变化与引导 | 2014-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