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肆虐,给中国和世界经济运行带来巨大挑战。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走势,关系到中国发展大局,也关系到全球经济稳定性。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因此,客观辩证地认识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在看到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应对疫情冲击所具有的雄厚经济基础和显著制度优势,特别要看到疫后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机遇。
一、中国有应对疫情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优势
应对大范围疫情冲击,中国具有雄厚经济基础和显著制度优势。不可否认,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已处于增速调整中的中国经济产生更大下行压力。但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不可同日而语,有效应对疫情已经有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作为支撑。2010年中国GDP规模超过日本后稳居世界第二位,同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逐步缩小。2010年时中国GDP只占美国的40%,到2019年中国GDP已逼近美国的70%。同时,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近年也持续提高。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0%左右。
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有条件应对疫情冲击,有助于稳定世界经济。更重要的是,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这是经济基础在疫情防控中起作用的关键制度保障。为缓解疫情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中央着眼于从供需两侧发力,聚焦复工复产达产、稳产业链供应链、保就业扩内需等重大问题,在宏观、产业、区域及微观等领域综合施策,经济恢复已有十分明显的成效。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应对疫情中彰显出有目共睹的体制性优势。
二、疫情不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核心逻辑
观察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基础和现实条件,不难发现,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核心逻辑。理解疫情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区别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冲击问题。综合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大局不会产生长期趋势性影响,中国应对疫情短期经济冲击仍然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政策工具。
从长期增长趋势来看,疫情并没有改变要素供给质量上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以及制度变革这些支撑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从供给侧发力促进经济增长已具备现实条件:科技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中国研发人员总量2013年超美国后,已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大幅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可以说,供给侧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支撑的长期因素,并没有也不会因疫情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持续增长仍然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
从短期增长趋势来看,应对疫情产生的短期经济波动,中国有着更加充足的政策操作空间和政策工具储备。财政政策方面,中国的赤字率和政府债务率从全球来看并不算高,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发行国债等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仍有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首次高于3%的水平。事实上,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赤字率经常在3%以上。与这些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各级政府还拥有优质巨额国有资产,2019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高达35961亿元。相比之下,中国应对政府债务风险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障,理论上可容许的债务水平相对较高。货币政策方面,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多样化,能够更加精准服务于疫情变化对各种流动性的需要。“存款基准利率”这个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自2015年10月以来没有调整,尽管央行有下调基准利率释放流动性的政策空间,但实际上近年来的货币政策不再“大水漫灌”,货币政策操作更注重灵活审慎。而同期,美国、日本以及欧盟部分国家,普遍实施了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对比来看,中国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在货币总量控制方面仍然相对谨慎,更加注重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特别是注重纾困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群体。今年的两会之后,央行还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更加精准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可以看到,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有足够的空间应对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
三、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存“危中之机”
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来说也存经济结构转型的“危中之机”。从最早的“三来一补”到“品牌代工”,再到“自主品牌出口”,外贸企业始终是中国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直接参与者,也是重塑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推动力量。2018年,我国贸易总额和中间贸易品出口占全球比重已分别高达11.8%和13.8%。而此次疫情暴发,使得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调整新形势,抓住机遇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势在必行。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些工作安排和重要部署,在缓解国际疫情防控对出口企业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经济中长期结构转型。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抓住机遇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一方面需要减弱疫情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冲击,抓住维系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关键点,重点对外贸地区、龙头出口企业、主要出口产品进行支持。关注龙头出口企业这个供应链关键环节,维护产业链合作关系和市场秩序。降低出口市场风险,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出口企业,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以及聚焦短期的合规出口保险工具,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帮助出口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支持出口企业转内销,要着眼短期进行政策调整、立足长期优化制度建设。短期可以从税收优惠、平台支撑、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出口转内销给予政策性调整和帮扶。长期则要加力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贸易监管体系和标准,不断降低出口转内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产业室副主任、副教授 杨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