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统筹三个关系 推进自主创新
张于喆
//www.workercn.cn2015-01-08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虽已逐步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依然存在着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还将发生重大变化。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继续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关键

  纵观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历程,美国、英国等国家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走的是技术领先者的创新道路,日本、韩国等国家则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重视技术转移获取技术领先者的先进知识,走的是技术跨越者的创新道路。各个国家的创新道路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应该说,对于创新道路而言,重要的并不是哪条道路更好、更优越,关键是要看其是否能适应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状况和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要求。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关键,就是要基于我国大国经济体、后发国家、转轨国家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一方面充分吸收、融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坚持发挥自身特色,提高科技投入效率,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历史与现实,在追求效率与效果相统一、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有效融合事前设计与事后修正,走出一条既能发挥市场作用又能根据国家战略有效动员和组织创新资源,既能激发创新行为主体自身活力又能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效整合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统筹好以下三方面关系:

  第一,统筹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理清目标的优先次序,突出阶段性重点,也要考虑各环节的衔接配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层面总揽全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着力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没有先例可循。道路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要求不仅来源于自上而下的传达,也来源于自下而上的渗透,这个过程是顶层设计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因此,顶层设计必须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与基层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

  第二,统筹好技术驱动型创新和需求引导型创新的关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将不可避免地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也需要逐步改变过去科技创新方面的跟随战略,逐步改变对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依附性。因此,在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树立世界眼光,逐步发挥符合自身地位的积极作用,在能源、材料科学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性领域,推动技术驱动型创新,力争在部分能引发世界科技革命的领域形成局部优势。

  第三,统筹好“以我为主”和国际合作的关系。实践证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靠我们自己。只有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将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对策建议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既要遵循发达国家提升创新能力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也要植根于我国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

  第一,培育创新友好型文化。我们必须创造一种真正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创新欲望的创新文化。一是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冒险、宽容创新者的创新氛围。培养人们在面对“建设性失败”或“聪明的失败”时的一种包容态度,并引导所谓的失败者共享失败教训,把失败经历不断进行建设性总结和利用。二是破除人才的“官本位”思想,改变不利于创新的传统文化束缚。在观念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背景下,必须要在待遇、话语权等方面,给予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高度尊重和宽容,为其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以有利于个人才华的施展。

  第二,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管理问题,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一是逐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运作模式,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建议创建“中国创新创业计划”。面向国内外拥有专利技术、科技成果的创业人员以及进入创业实施阶段的科技项目,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和资金支持,旨在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型创业。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商业化应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继续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力求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效化、便利化和最适化。知识产权的正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必须保证创新者对自主创新成果和收益的独占,以充分发挥创新者的创新潜能。二是推动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用。构建能够正确评价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权利状态及科技成果许可、转让等商业化问题的知识产权商业化平台,推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

  第四,加强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在美、英、巴西、印度等主要国家纷纷提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加强我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具有现实紧迫性。应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应突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还应重视对核心大企业的适度引导和宏观战略指导。(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