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浙江省以产业政策倒逼,积极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图为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总部。新华社发
认识新常态,首先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速新常态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先发地区,都明显感受到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的积累与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速度的调整需要正确认识。用辩证的观点看,这种调整虽稍稍放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但它为我们转变以往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方式赢得了时间,也为深化改革争取了空间,同时对各方面形成“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下决心转换发展动力”共识创造了条件。我们必须跳出“新常态就是经济衰退”的误区,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精确瞄准我们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结构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地走改革之路、创新之路,为未来经济更持久健康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理性地认识经济增速的调整,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基础。实践已充分证明,过高的增长速度与过低的增长速度一样,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过高的增长速度如果持续过久,各方面都会绷得很紧,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会达到极限,人力资本质量提高与技术进步都会严重滞后,改革也会失去动力,经济风险的积累越来越严重,最终将削弱经济体的市场竞争能力。一些国家的经历告诉我们,这种局面一旦出现,再叠加上其他因素,就很有可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观察一个经济体的状况,要看它的整体素质与竞争力,不能只看经济增速而不计其余。
正是因为沿海地区发展领先一步,所以这一地区较早地遇到新常态,同时也较早地意识到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结构上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总体上看,先发地区目前正在致力于加快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特别是效率与创新的元素正在被广泛激活。
适应新常态,就必须明确新阶段工作的新要求
我们近二三十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又快又好、又好又快几个阶段,体现出我们对经济发展质与量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新常态意味着新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就此作出部署时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就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风险控制;进,就是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加强民生保障。中央作出这样的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面临新形势、面对新任务的必然要求,不仅完全符合沿海先发地区的发展实际,而且把这一地区近年来的深刻感受和探索实践上升到了理论层面,更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沿海发达地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跨过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万美元的门槛。下一步要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地区,就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把工作目标和重点从单纯的经济增长速度转向解决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化解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性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更广泛、更深刻的层次上谋求新的突破。
在经济发展层面,首要的是加快驱动力的转换,由过去过多依赖要素驱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这一论断非常重要,沿海地区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当创新成为新的发展引擎时,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重要的是突出民生保障,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的目的不是发展本身,而是为了增进和改善人民福祉,所以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一个地区富不富,既要看经济指标,更要看人民福祉,看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沿海发达地区更要把民生改善放在重要位置,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
在保持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方面,重要的是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道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做到相互包容、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对此,沿海地区的认识不断提升,从过去的“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引领新常态,关键在于转变指导经济工作的理念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目的是奋力开拓新局面。如何引领新常态,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新课题,关键在于转变指导经济工作的理念,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式方法。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看,在正面激励和引导的同时,充分运用倒逼机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倒逼本是一种被动的形态,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市场主体往往不得不作出适应性调整,使经济沿着其自有的规律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沿海地区首先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倒逼压力。当时被动作出的适应性调整,后来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正能量,这使人们认识到,主动运用倒逼机制,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有裨益。综观世界发达国家当年在促进经济转型时,都是正面激励与倒逼机制双管齐下,使其相互产生作用。而一些没有主动运用倒逼机制的经济体,却多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
沿海发达地区不乏鲜活的倒逼案例,以浙江省为例,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打开了局面:一是以环境倒逼。比如浙江省采取严厉措施实施覆盖全省的“五水共治”,看似意在生态,同时却剑指经济转型。二是以法律倒逼。浙江城乡广泛开展的“三改一拆”,在改造约2.7万平方米的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的同时,依法拆除约2.5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拆违获得的土地资源近20万亩,改造获得的土地资源约16万亩,相当于浙江未来三年的土地指标。这些土地资源的获得,无疑为浙江经济“腾笼换鸟”带来巨大的红利。三是以产业政策倒逼。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浙江提出腾笼换鸟、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机器换人、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新技术研发推广,空间换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电商换市、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努力培养一批名企业、名产品、名企业家。腾笼换鸟走产业高端化之路,机器换人走产业自动化之路,空间换地走产业集约化之路,电商换市走产业信息化之路,高端化、自动化、集约化、信息化,将是未来浙江经济新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四是以政府自身改革倒逼。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自身改革,分别从限制政府权力、赋予市场自由、减少微观干预、打造阳光政务、强化政府责任等五个维度,搭建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制度架构,致力于使一切政府行为运行在法治轨道上,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努力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