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改革开放以来,总计有5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为城市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城市外来人口在教育程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法律意识等方面明显不足,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给城市协调发展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第三部门“志愿失灵”等原因,使我国近期内有效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国外社会企业作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已逐渐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公益创新热潮,特别是在“福利国家危机”和金融危机过后,社会企业在解决弱势群体就业、弥补政府福利不足、消减社会排斥、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福利服务和经济再分配过程中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在这一领域,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而非营利机构依靠捐助的运作模式也受到缺乏稳定资金来源的限制。因而,仅靠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难以全面有效、可持续地解决伴随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同时,在传统社会体制下,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三者之间有相对清晰的边界。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动态演进,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引入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也开始向公共产品市场开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们认识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从共生理论的视角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公益责任能有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企业声誉,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逐渐从模糊的探索阶段走向了稳定的发展阶段。
所谓社会企业,是一种以商业运营为手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社会治理创新载体,是将商业模式创新与公益创新紧密结合的组织模式,以承担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兼具商业的高效、专业、灵活等特征。其将社会性与企业性有效结合的特性,可以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从微观层次看,社会企业是现代公益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从中观层次来看,社会企业提供了一套社会创新的路径和理论;从宏观层次来看,社会企业体现了公民社会治理的新理念。从社会企业蓬勃发展的英美等国家的实践来看,在不增加政府与市场投入的情况下,社会企业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提升、就业岗位提供、发展资金帮助、商业模式创新培养等综合服务方式,在有效改善城市困难群体生存与发展现状、缩小贫富差距、提供高效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应有效借鉴国外社会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有效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现状、更好地有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第一,社会企业可以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实现稳定的就业。由于职业技能、专业素养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以从事建筑、家政服务等临时性职业为主,稳定性就业不足已成为该部分人群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大量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劳动力短缺。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影响了农业转移人口实现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社会企业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职业素养提升和相关综合服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该群体提供高质量的稳定职业、改善其生活和发展状况,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同时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重要补充。
第二,社会企业可以帮助和引导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创业在城市立足、发展。社会企业通过将商业模式创新与公益创新紧密结合,特别注重帮助困难群体通过发展生产和有效创业改变自身困境,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先驱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就是致力于为贫困人群提供低息贷款,以帮助其通过创业改善生活状况的社会企业典范。
第三,社会企业可以有效解决老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二次发展与养老问题。大量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逐渐进入老龄时代,无法继续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同时,该人群子女大部分在城市务工、生活,其返乡养老也有重重困难,形成了特殊的城市困难群体,其生存、二次发展和养老都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企业可以为其提供适合的工作机会和较低成本的养老保障,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使该部分人群能够从事照料陪护、社区服务、公益事务类工作,在实现其自身二次发展的同时为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公益贡献能量。
第四,社会企业通过组织社区居民相互帮助、合作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融合氛围,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的真正融合。由于文化习俗差异和广泛存在的城市冷漠现象,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在城市中没有真正的互相融合,严重影响和制约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发展社会企业,推动社区居民相互帮助、合作发展可以为我国城市各类人群之间提供交流了解机会、培养情感维系纽带和构建城市认同平台。
第五,社会企业还可以通过有效促进、引领一般的商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关怀和善待农业转移人口的示范作用。社会企业以商业运营为手段、以实现社会目标为宗旨的公益特性无疑可以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商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为农业转移人口等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