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适应经济新常态 抢抓发展新机遇 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
余远辉
//www.workercn.cn2015-02-12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作为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民族地区发展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国梦的全面实现。面对经济新常态,民族地区更要切实提高认识,积极主动适应,抢抓新机遇,充分发挥新优势,实现跨越新发展。

  一、正确认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特征

  新常态预示着我国经济已踏上了辞“旧”迎“新”的改革发展征程。民族地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

  发展理念新,经济质量要求更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换挡放缓并保持在7%至8%的中高速发展合理区间内。顾名思义,中高速就是既不过速,也不失速;既消除了经济“大幅下滑”或“硬着陆”的忧虑,也摆脱了“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保持了均衡稳定、稳中求进的“平常心态”,逐步迈入以“提质增效”为主旋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发展质量更为厚重,增长效益相当可观,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也实现同步提升,就业保障充分、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民生民利得到改善,享受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果成为民族地区乃至全社会的普遍追求。

  发展方式新,经济结构要求更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市场的调节作用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改革红利充分显现,发展效益也不断提高,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拼土地”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质量效率型转变。高度依赖投资拉动和二产拉动的现象将得到扭转,产业结构上逐步以第三产业为主体,需求结构上逐步以消费需求为主导,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产业结构更为合理。

  内生动力新,创新驱动要求更强。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我国资源要素优势已经衰退,依靠传统要素优势驱动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为此,国家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难题、破困境,不断释放改革能量;用创新的手段,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使改革与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科学发展的新动力,将“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创新红利”,用“开放红利”开启第二轮“全球化红利”,激活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力,实现经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持续增长。

  保障意识新,社会环境要求更稳。经济新常态下,多年发展中积存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慢慢显现,包括各种经济风险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给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变数。是否能够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和稳定底线意识成为经济能否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主动认识风险、揭示风险,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不断提升风险预警和防范化解能力,才能化风险压力为发展动力,才能在风险中抢抓发展机遇。只有不断强化树立安全红线和稳定底线意识,大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下民族地区发展的新机遇

  新常态下,国家着力提升发展质量、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扩大开放、倡导绿色发展等,为民族地区全面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发展新理念是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强大指引。新常态下,国家更加注重均衡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民族地区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发展,以更高的速度推进发展、以更好的质量实现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强民族地区追赶跨越的信心与决心。同时,国家提出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速,不唯GDP论英雄,让全国各地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转型中放缓了发展节奏,民族地区可以充分吸收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以较少的代价实现弯道超车。

  转方式调结构是民族地区后发赶超的重大契机。新常态下,国家提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再平衡,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发达地区受生产要素约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而民族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包袱相对较轻,可以直接吸收发达地区的先进产业,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增长动力多元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潜力大、空间大。新常态下,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投资力度,将有力地促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将为民族地区赢得新的发展红利。

  深化改革创新是民族地区蓄势待发的强劲动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地区在新一轮改革中与其他地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行政审批效率较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因此,抓住改革契机精准发力,集中突破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必将对民族地区发展产生极具震撼的推动力。同时,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新的增长点、驱动力。对民族地区而言,在工业化的初级、中级阶段就面临了信息化的浪潮,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两步并作一步走,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放战略是民族地区借势腾飞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互利共赢的周边国家外交战略,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为民族地区借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将极大地促进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深度融合。民族地区多处于“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上,中央已明确专门成立大额丝路基金,加强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合作,必将为民族地区带来对外开放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良好生态是民族地区厚积薄发的突出优势。民族地区大部分在生态保护核心区,普遍山好、水好、空气好,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近年来,民族地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拥有可持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巨大。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突出优势。新常态下,我国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拒绝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来换取经济暂时的发展。民族地区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治理环境污染,可以轻装上阵把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旅游会展、商贸物流等循环、低碳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三、抢抓新机遇,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

  新常态下,民族地区面对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期,必须进一步提振信心,着力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举措,把新机遇转变成推动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转变发展理念,以思想跨越引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常态下,民族地区只有对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才能以思想的跨越引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必须科学认识我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树立发展信心,坚定发展决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中心位置。必须以时不我待的意识抢抓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发展生态经济,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必须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在新常态下的潜在优势,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拼力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努力保持一个有质量的较快的发展速度,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明确主攻方向,夯实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必须瞄准重点,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夯实跨越发展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空间大、要素价格低廉等比较优势,抢抓先进生产力转移的现实机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大力引进和发展环境友好型新兴工业产业,实现工业扩量提质。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做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以及就近城镇化等工作,形成城市群带动、大中城市支撑、风情城镇及特色民族农村协调发展的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格局。立足生态优势,抓住国家更加注重发展生态经济的重大利好,做强做优生态旅游业和现代特色农业,打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加大改革力度,充分释放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新活力。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相对而言,民族地区向改革要红利的潜力远大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亟需紧紧抓住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实情的改革路子,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长期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资金、人才、体制机制等瓶颈着手,力争在行政审批、生态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民生保障、人才制度等事关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开放包容、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民族地区流动,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快创新驱动,形成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新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民族地区必须将创新驱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逐步将要素驱动为主转变为创新驱动为主,以强有力的创新驱动激发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能。强化政府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政策、资金、创新人才队伍等关键环节的统揽作用,把人才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增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的效率和适用性。坚持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重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及管理决策中的龙头作用。

  强化改善民生,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跨越发展成果。新常态下,民族地区应将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发展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充分认识民生改善与发展的互促互利关系,把握好国家加大对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民生投入的契机,更加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着力解决好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等民生问题。着力推进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攻坚,使扶贫资源集中向扶贫难度大的区域和群众倾斜,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工作,走出一条营养式“输血”与功能型“造血”并重的扶贫新路子,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常委 南宁市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