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以“愚公故里、济水之源”而闻名。近年来,济源市紧紧围绕技术创新谋篇布局,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经济整体呈现活力迸发、生机勃勃的景象。济源市产业基础较好,但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很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如何有效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传统产业做优做长、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目标,顺利完成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任务,必须紧紧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既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产业实现升级的关键环节,更是地方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治本之策。可以说,技术创新是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前提与基础,是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济源市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着力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致力于改造有色金属、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强传统优势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对接。济钢通过深化技术创新,产品实现了从普通钢到特种钢的更新换代,豫光金铅的“一步炼铅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的相关企业依托制造优势发展服务业,从生产加工向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跨界拓展,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积极培育壮大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不断加大对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商业附加值方面,依托富士康、伊利、重庆力帆等大型企业的技术力量,逐步把技术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在进一步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延伸拓展工程设计、安装维修、再制造等增值服务方面,依托中原特钢产业园、中国煤科矿用装备产业园等项目,促进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给商转变。
加快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人才高地。引进、培养、利用好各类人才是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针对产业发展特点,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每年引进100名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组建“企业专家服务团”,为企业的转型发展献计献策。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对创新领军人物、优秀创新团队给予特殊的政策激励,确保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发挥作用。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职教园区,每年为济源及周边地区培养1万名左右技术过硬、业务熟练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济源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时,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中科院合作建设了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与西安交大合作建设了济源科技园,与郑州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交大、重庆力帆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目前,全市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每个产业集聚区都拥有自己的技术创新平台。(作者:中共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
加强职工思想文化技能素质的思考 | 2010-08-05 |
加强职工思想文化技能素质的思考 | 2010-08-05 |
补上医疗体系最短板 | 2010-08-05 |
龚 克:创新的根本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 2010-08-05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未成年人... | 2010-08-05 |
用中国办法破解医改世界难题 | 2010-08-05 |
抓实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发展 | 2010-08-05 |
“工士”学位为高职教育“定位” | 2010-08-05 |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 2010-08-05 |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 2010-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