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科学调控要做到尊重规律、精准发力、创新手段。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要善用调控手段,慎用调控手段,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效。只有尊重规律、顺应规律,宏观调控才能事半功倍
今年立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额外降准0.5个百分点,被市场称为是给小微企业和三农发了“压岁钱”。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政策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并不少见,也充分体现了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醒目变化:发力更为科学精准,手段更为丰富多样。以前,经济下行压力一旦显现,市场就要“活水”,地方就要项目,政府救市、央行护市的呼声四起。然而,通过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在过去取得了良好的调控效果,却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特征,宏观调控从“大调”转向“微调”、从“规模”转向“精准”,是必然举措。
这一转变的背景,是中国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先看国际,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上的“体质虚弱”难有改观。再看国内,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消退,出口乏力,投资拉动的边际效应日渐萎缩,人口红利日益消减,创新的贡献尚显不足,经济增长点处于“青黄不接”的特殊档口。同时,完成结构调整任务,解决产能过剩难题,保障民生就业底线,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总而言之,中国经济所处环境变了,发展阶段变了,“旧引擎”无法带动新增长,“发动机”迫切需要更新换代、转型升级。这些都要求在宏观调控上转变思路、创新手段、深化改革、提升水平,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科学调控要尊重规律。“新常态”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能否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直接决定了调控的质量和水平,乃至经济社会的未来走向。具体来看,就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要善用调控手段,慎用调控手段,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效。只有尊重规律、顺应规律,宏观调控才能事半功倍,到达经济运行预期的“目的地”。
科学调控要精准发力。“大水漫灌”、“海量刺激”、“天量信贷”等,都已不适应眼下的中国经济。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针对中国经济的“特殊体质”,依靠改革的办法,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边走边看、边看边调,抽丝剥茧、稳中求进。去年以来,国家支持三农、民生、小微企业、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定向调控就深谙此道。
科学调控要创新手段。去年以来,央行调控流动性的手段令市场津津乐道,一些小工具接连被纳入宏观调控的“工具箱”,担任“最佳配角”,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事实上,除了传统的财政、金融、投资、消费等领域的相关政策,制定规划、调整分配、明确标准等也都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从不同侧面发挥作用,统筹施策。在这方面,抓得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体质”变了,“病因”变了,“药方”就要变。对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增长的目标要调整、结构要转变、动力要转换,宏观调控贵在科学、贵在灵活、贵在创新。我们定好经济波动的合理区间,划好保民生保就业的底线,谋划好的调控方向,就要有底气坚持下去。克服“成长痛”,培育新动力,在“苦口良药”中“强身健体”,打造中国经济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美好的未来。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 2009-08-17 |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 2009-08-17 |
科学把握国企党建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 2009-08-17 |
科学把握国企党建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 2009-08-17 |
科学把握国企党建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 2009-08-17 |
科学把握国企党建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 2009-08-17 |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 2009-08-17 |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 2009-08-17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 教育治理... | 2009-08-17 |
政府工作报告 | 2009-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