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动力强劲,更有增长底气
——四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
面对部分经济数据的波动,中国为什么如此淡定?这不仅在于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更在于我们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充足强劲。
增长动力从哪里来?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更从创新中来。这是中国经济从理论到实践给出的回答。(全文阅读)
结构优化,彰显改革活力
——三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
结构决定发展后劲,结构失衡越久,越会导致经济问题的积重难返。新常态下,我们看到的一个令人欣喜的新变化,正是经济结构出现新的优化。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跑赢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9%,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是“三驾马车”中贡献最大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高于工业8.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创新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装备制造业增长7.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0和1.3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从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的引领作用明显,适应经济新常态并加快转型升级的地区,经济活力很大。这些数据和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我们坚定调结构、促改革,看似暂时牺牲了一点速度,却赢得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全文阅读)
速度合理,保持发展定力
——二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对此应该怎么看?
理解增速放缓现象其实并不难,有几个简单的道理摆在这里。其一,基数大了,增幅就会下来,世界各经济体都有随着体量增大而增速放缓的过程。中国经济总量去年已迈过10万亿美元大关,现在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增量,相当于2009年增长两个百分点。其二,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中国经济已不能再走靠拼投入、高消耗、不顾环境的粗放式增长老路,增速放缓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其实把速度搞上去很容易,但短期强刺激往往治标不治本,还可能使矛盾和问题积累起来,加重未来的困难。其三,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力转换期,高投入、高消耗的旧动力在消退,新动力还在孕育,短期内还难以弥补旧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其四,中国经济开放度很高,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过后的深度调整期,复苏疲弱,市场萎缩,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全文阅读)
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
——一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
4月中旬,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公布。许多经济指标都在人们预料之中,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处在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上月底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国经济升级换挡、加力爬坡的进程正在展开。(全文阅读)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 2010-02-23 |
走向成熟的战略合作 | 2010-02-23 |
辛向阳: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 2010-02-23 |
《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 | 2010-02-2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 2010-02-2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 2010-02-2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 2010-02-2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 2010-02-2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 2010-02-2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 2010-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