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
夏光
//www.workercn.cn2015-05-05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前不久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要求,指出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绿色化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优化。绿色化包含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价值观念绿色化和制度建设绿色化等几个方面,其中生产方式绿色化居于首要位置。

  生产方式绿色化就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它与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增长等词语具有基本等同的含义,本文视经济发展绿色化和发展绿色经济为等同概念。

  绿色化的时代意义

  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中央提出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部署都会引起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重大变化,必然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绿色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部署。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第一,绿色化是应对资源环境瓶颈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巨大的产业“块头”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客观原因。

  我们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通过把现有经济产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的办法来缓解环境问题压力?现在看来,国际金融危机给了人们一个重要警示:实体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根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如果以虚拟经济作为经济主体,是不切实际而且十分危险的,所以国家已经做出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战略决策。就是说,我们已经没有放弃实体产业而保护环境的选择,只能通过把实体产业绿色化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第二,绿色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战略任务,近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集约发展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转变主要是从经济效率本身的角度来体现,例如主要反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份额提升等方面。

  现在,中央提出绿色化战略,指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和环境污染较重的突出问题而专门提出的。这从一个新的角度扩大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也使资源环境要求更加深入地融合到经济发展全过程之中。

  第三,绿色化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引航灯和催化剂。绿色化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情况下提出的。

  在以往人们的认识中,当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国家对绿色环保的要求会相对降低一点,以免过强的环保要求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这次是主动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提出绿色化要求。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绿色化是为稳增长调结构指明方向,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表明我们要保的经济增长不是所有的产业活动,而是那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我们要实现的经济结构,不都是原来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而是有利于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结构。绿色化实际上是要引导和催化经济的转型升级,促使经济增长进入具有绿色竞争力的通道。

  第四,绿色化是经济绿色转型的传动器和输油阀。马达轰鸣不等于车轮飞转,要把建设生态文明这项战略决策和顶层设计变成现实成果,还需要具体的实施计划。绿色化就是把这项顶层设计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行动计划和传动机制。在这里,绿色化中的“化”字具有特殊意义。“化”意味着在时间上长期持续,在空间上广泛实施。

  我们知道,要使一个静止的重物运动起来,开始时会十分吃力,需要提供很大的推力,初始速度比较慢,但随着速度逐渐加快,就可以不必提供那么大的推力了。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化,开始时会因为认识不足、利益掣肘等原因而比较困难,此时一定要下定决心,咬牙加力,等到绿色发展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各种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也建立起来了,那时绿色发展就会具有继续向前的惯性,就比较容易继续推动。万事开头难,这是深刻理解绿色化要求的一个关键之处。

  正确理解绿色经济

  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比较通常的表述是发展绿色经济。我国政府在前几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就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的具体部署。

  绿色是指环保,经济是指赚钱,所以绿色经济就是指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从这个性质上引申,我们可以看到绿色经济具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

  在这里,绿色是对经济活动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不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在这个意义上,绿色经济并非单指某些产业活动,而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要求,它实际上是指要把原有经济体系的面貌由非环保型转到环保型。因此,此时绿色经济又可称为环保型经济或环境友好型经济。

  例如,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产业,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绿色经济的,而在清洁技术、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下,就是环保型的,就属于绿色经济。应该注意,这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环保,即为了环保的目的,哪怕放弃一部分经济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证经济是绿色的。

  第二种含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

  美国耶鲁大学丹尼尔·埃斯蒂教授和安德鲁·温斯顿教授在《从绿到金——聪明企业如何利用环保战略构建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为什么通用电气、索尼、丰田、沃尔玛这些世界最大、最强硬、最追逐利润的企业现在都在谈环境保护?(因为)聪明的企业会通过对环保挑战的战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他们认为以全新视角观察事物,会带来实际收益。

  过去40年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灵活管理绿色浪潮带来的压力所能获得的潜在效益。未来的企业将既创造业务利润,又创造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可以把这个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称为“从绿掘金”,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例如,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都可以带来新的利润,使这一部分活动改变“环保只赔钱不赚钱”的形象。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经济,即通过政策调节和定向开发使环境保护也有利可图。

  按照绿色经济是能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到,绿色经济的外延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生态化改造。它包括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降低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高效和循环利用原材料、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治理等。这些活动都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并通过节约资源而获得经济效益,对传统产业都是适用的。

  实际上,现代工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所以尽管产业是传统产业,但属性上已属于绿色经济。我国政府所部署的“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就属于这个范围。

  二是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它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有机食品、可再生能源、服务业、高新科技、植树造林等,称为绿色产业。其特点就是天生对环境友好,不必投入过多资源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这些产业并不都是新兴产业,有些属于传统产业,而且有些产业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例如,我国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中有些做法充分运用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充满了生态文明的智慧。

  目前联合国环境署倡导的绿色投资,主要是要求各国把资金投入到既能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又减少排放的经济活动中去,包括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生态系统或环境基础设施、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商业(如有机农业)、废物及化学品管理、绿色城市、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等。可以看到,这些与上述绿色产业也是基本一致的。我国政府部署的“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属于这个范围。

  经济发展绿色化样本

  在研究期间,笔者前往天津市宁河县进行了发展绿色经济专题考察调研,并参观了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能源产业、总部经济、生态保护等项目,详细了解了全县发展情况和基本经验。

  宁河县位于京津唐三大城市之间,具有区位优势大、自然条件好的基本县情,水系较发达、地热埋藏浅、煤气地层广、湿地面积大、土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交通干线密、人口压力小,这些都使宁河县发展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直是宁河县面临的选择,有这么好的条件,若不制定好的发展战略,反而容易造成大手大脚使用资源,走上粗放发展的道路。

  宁河县确立了建设美丽宁河、坚持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实施了产业提升、生态宜居、改革开放、科教兴县、文化繁荣、富民惠民六大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绿色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一是形成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宁河县形成了小站稻、无公害蔬菜、河蟹等八大主导农产品,建成了种蟹、种猪、种鱼、种兔、种稻、种苗六大高端种业基地,培育了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水稻原种场等4个国字号良种企业,被确定为国家优质小站稻基地、优质棉基地、全国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等。2014年农业实现增加值30多亿元,同比增长5.9%.

  二是形成有本地特色的绿色化工业结构。全县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高档包装纸等主导产业。累计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多家,培育科技小巨人90家,使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三是提升服务业的活力和规模。按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和生态旅游胜地的定位,建设400多个大型商城、商业区、购物中心、农资连锁店等,总部经济基地已吸引数十家全国大型公司来设立分支机构。七里海湿地公园成为较为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天津未来科技城已经建好基础设施。2014年服务业占比达到44%.

  四是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建立万亩循环农业园区、低碳产业示范区等,使大众汽车、热电联产、风力发电等绿色产业项目落户宁河。33 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成为新兴产业的龙头。从2008年起实施了绿色宁河建设,按照一片两区三网四带的布局进行林业建设。

  宁河县是一个只有42万人口的小县,却做出了绿色经济的大文章,全县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是2008年的5倍,农民收入比2008年翻了一番多,多年来没有人员越级上访、缠访等现象。其主要经验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超前布局新兴产业,不断进行环境建设,用绿色规划引导产业转型改造。这说明,地方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定会很快,但发展质量有提高,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绿色化建议

  绿色经济具有绿色和经济的双重特性,所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就是从环保和经济两个方面制定促进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环保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经济更绿化,其主要方式是实行从严从紧的管制,起到“推”的作用;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环保更赚钱,其主要方式是实行必要的经济利益刺激,起到“拉”的作用。这一“推”一“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

  在实施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的环保政策方面:

  第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一些特殊地区,要实行环境优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建设项目等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容量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计划的地区,严格限制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的新建和扩建。对资源和环境消耗设定刚性红线。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和执法。依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对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围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等重点任务,严格执法,重点抓一些大案。严格实施对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

  第三,强化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阶段,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的把关和引导作用。从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议。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必要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主要标准和重要手段。

  第四,把环保要求纳入生产和消费全过程。广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节能降耗,防范和应对污染事故,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流通方式,积极治理铁路、水运等运输污染,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储存安全,限制高污染产品贸易,完善资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清洁、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在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化的经济政策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环境产权制度。按照中央关于“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要求,完善产权制度。

  一是建立环境资产的产权法律制度。制定环境标准和划定生态红线,确定可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规模,明确这些环境承载力的终极产权属于全民所有,其作用是从经济发展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建立国家代表全民行使此种环境承载力所有权的经济体制。可以考虑成立“国家环境资产经营总公司”,来承包作为经济资产的环境承载力。这个公司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会尽力把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资源配置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上去。

  三是建立环境资产产权交易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经济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资源经过市场选择而流转到获得更高效益的生产领域。以上思路可以先在局部的区域或流域进行试点。

  第二,实施促进提高资源产出率的鼓励措施。对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用法规形式对其确立给予减税、补贴等优惠措施。制定法规和相关政策,对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等行为,给予奖励或补差。制定法规政策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包括建立清洁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平台等,支持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等重要制度。

  第三,创设有利于绿色经济的激励机制。出台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绿色投资等环境经济政策,把产品消费后的处置责任前移到生产者,从而激励生产者按照环境友好的理念进行产品设计,优化生产过程。通过制定引导性的财政和价格政策,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通过调整水、电、煤等资源价格促进企业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工艺。完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省(市)、生态示范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使那些在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地区获得荣誉和实惠。

  第四,实行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干部选用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依据,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和任用制度,使那些在推进绿色化中成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等为基线,建立生态环保问责制,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作者系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