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作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又一次顶层设计。绿色化理念的提出,使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了理论上的抓手,也有了实践的方向和路径。
绿色化丰富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绿色化作为我党在新时期下对生态文明理论的一次创新与突破,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内涵。它不仅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内容,还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具体的落实方案和路径,而且提出了法治和制度保障。绿色化,首先是一种生产方式。通过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其次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其三是一种价值观。绿色化就是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观念,坚持“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的新理念,就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色化”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其四是发展的整体优化。绿色化也是指发展方式向着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进行优化和转变,最终实现改善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福祉的目标。
绿色化将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共同提出,将绿色化发展理念融入四化之中,规制着其他四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必将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引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首先,绿色化使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有了更强的动力。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升级。通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带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为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插上了“绿色化”的翅膀。其次,绿色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绿色化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形成节能环保示范效应,对公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公众形成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再次,绿色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力。通过大力发展纯绿色产业,带动生态、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绿色种植、特色养殖、绿色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循环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经济、适宜产业,带动生态经济的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价值链提升,带动生态、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化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来实现。以上几方面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才能保障绿色化发展。
绿色化发展需要科技创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对我国的绿色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亟须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撑引领绿色发展。一是要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对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在新能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领域超前部署,加大攻关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含量。二是要着力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三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选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经济增长点,以重大专项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主攻方向,尽快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产品。四是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需求,用生态安全的绿色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五是要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科技攻关,努力突破一批节能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应用新技术降低中国制造业的能耗,同时要把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专业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节能减排、绿色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真正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手段实施绿色制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绿色化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和教育,为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的定价机制等。企业应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社会各界也要广泛参与,共同行动,最终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是要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源头严防制度体系、过程严管制度体系和后果严惩制度体系等三大制度体系。源头严防制度体系主要有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等,过程严管制度体系主要有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后果严惩制度体系主要有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政府应在生态保护中承担起顶层设计、法制建设、法制监管等责任,通过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生产生活对生态体系的入侵边界。二是要形成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和生态文明制度。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以及包括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种植资源的激励保护措施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三是要完善以绿色化发展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政绩导向。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增加环境保护在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中的权重,强化中央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环境保护问责制等。要实行环境优先方针和从紧、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优先进行环保立法和编制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制定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的基础。四是要以基础性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和制度化轨道。针对我国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加快推动建立国家和各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严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图达到有效约束开发行为、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绿色化发展的目的。
绿色化发展需要金融创新
走绿色化发展之路,还要有与之配套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破除金融约束障碍,使生态经济及绿色化发展能够按照市场机制高效运作。一是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撑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启动阶段对商业资金缺乏吸引力。通过设立生态经济发展专项贷款等方式提供融资成本低、贷款期限长的稳定资金来源,引领社会资金平稳进入,助推生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二是要辅助信贷、财税等经济手段,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采用财政补助、奖励、设立节能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三是要发挥财政预算的“双重”作用,通过增加财政预算在节能减排项目上的资金安排,既能够体现政府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激励科研机构企业对节能技术和项目的研究开发,又能引导企业个人将资金更多的投向节能环保领域。四是要通过财税等政策激励社会公众节能减排,约束社会公众的能源消耗。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居民家庭采用更为节能环保的产品,形成节能降耗的社会氛围。通过增加税费、制定严格的能源使用标准,提高公众使用能源的成本,倒逼公共降低能源消耗。五是要完善资源能源产权制度,赋予资源能源更多的抵押权、转让权等金融属性。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充分保障农地、林地、草地产权利益,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权能,赋予资源能源更多的抵押权、转让权等金融属性,为绿色化发展注入资金血液。(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实现体面劳动创建和谐企业路径探析 | 2009-02-17 |
实现体面劳动创建和谐企业路径探析 | 2009-02-17 |
论文选编(三) | 2009-02-17 |
论文选编(六) | 2009-02-17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用科学理论推动科学发 | 2009-02-17 |
加强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助推成都产业结构调整 | 2009-02-17 |
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 2009-02-17 |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 | 2009-02-17 |
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高潮 | 2009-02-17 |
航天精神助推航天梦 | 2009-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