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适应新常态 拿出新举措
——关于激发质量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思考
李政
//www.workercn.cn2015-05-11来源: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更多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质检部门要积极适应,拿出举措。要抓研究,落实中央各项要求;要抓改革,激发质检潜能;要抓落实,提高工作效能;要抓长远,聚集社会力量。

  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生动力加快孕育。这其中质检部门职责重大,需要深刻分析形势,深入挖掘潜能,全面激发质量动力,以质优促量增。

  经济发展内含质量需求

  从质量的视角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经济运行体现质量提升。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内部创新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装备制造业增长7.7%。可以看出,尽管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缓中有稳、缓中有进、缓中有新,增速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基本稳定,收入同步增长,能耗强度下降,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也走势向好,整体质量状况趋好。二是经济增长亟须质量支撑。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52亿元,同比下降4.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增速比去年一季度下滑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33.5%。国际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我国传统产业的去库存化、去产能化以及新生动力的成长、接续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需要提升质量对冲经济放缓。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北车长客时,就寄望南北车合并后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出海,靠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打造世界一流装备企业,打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三是政府治理应有质量监控。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一届政府在推进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始终强调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还要放管结合,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特别要求对于网络犯罪、假冒伪劣、欺诈、侵犯隐私等电子商务发展中已经暴露的问题,必须坚决打击。对此,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持放管结合,搞好质量把关,履行职能促进发展。

  质量提升需要质检服务

  质检部门具有技术、信息、人才等独特优势,是服务和保障经济运行的重要职能部门。近年来质检部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打牢技术基础,建设检测平台,加强质量监管,提升质量水平,凸显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我国特定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只有妥善处理好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才能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最终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这正是质检部门的工作对象。正如李克强总理最近指出的,应对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经营成本上升的形势,要深挖潜力、降本增效,努力创新技术和工艺,用更优的产品、更佳的服务、更有竞争力的价格,赢得更多客户和市场。二是由质量发展规律决定的。1875年,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思想,使得人类对于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式实现了重大创新,基于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规定形成了“符合性质量”;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极大推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在符合性质量概念基础上产生了满足顾客要求的“适用性质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提出和深入推广,质量不断发展成为“满意性质量”。质量发展经历了达标、适用、合意等发展历程,奠定了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质检工作必须及时跟进、与时俱进。三是由政府基本职能决定的。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维护良好经济秩序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可能完全避免,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又要求把质量安全问题控制在最低限度。质检工作既要为产品质量监督把关,又要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既要开展宏观质量管理,又要搞好微观技术服务。它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稍有疏忽和纰漏,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时刻牢记使命,积极履职尽责。

  质检履职必须全力以赴

  在全力服务稳增长的关键时刻、非常时期,质检部门更要讲政治、顾大局,全心全意地出力献策,勇于担当,通过积极有效的作为,为经济稳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一要抓研究,把中央要求落下去。面对新常态,质检部门要适应新常态,拿出新举措。可以通过加快简政放权、取消审批事项、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而促进投资增长。中央强调“优进优出”,可以通过质量提升、品牌创建等措施,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来激活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稳步增长。我们要着力抓好质量提升工作,特别是重点产品和服务业的质量提升等。总之,要结合自身职能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找到结合点和着力点,把中央的要求转化质检政策措施,尽快见到成效。

  二要抓改革,把质检潜能挖出来。改革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4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上讲,“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不少政策工具,而最大的工具就是‘改革’。很多工作按部就班地做,往往很难有大的起色,但通过改革创新往往能够别开生面,打开新局面。商事制度改革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要学习借鉴有关的思路和经验,转变观念,推进和完善改革,进而形成扩大成效的叠加效应。比如,质量管理,除了常规手段,如何通过舆情信息大数据等现代方式,改进对质量的监控和把关;推进质量提升工作常态化,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用户联动、各方参与的质量提升工作格局,都需要研究,都需要改革。

  三要抓落实,把部门效能提起来。李克强总理在东北调研时说,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政策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现在的问题是,去年批给的土地,70%仍然处于闲置状态。”他强调,“政策再好,不干有什么用?政策千条万条,不干就等于‘白条’。”国务院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坚决用铁腕惩“懒”治“庸”。中央的要求非常明确,质检总局也下发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23条措施。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落实,各方面各司其职,汇成促进稳增长的强大合力。

  四要抓长远,把社会力量聚起来。提升质量的根本,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劳动者素质,在于精益求精的社会风尚,在于提高全民全社会的质量意识。要加强质量教育和全员质量培训,在全社会树立质量兴衰、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倡导理性科学、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观念,培养形成崇尚诚信、公平正义的质量道德风范。要增强质量法制观念,普及质量法律知识,畅通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质量问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质量舆论宣传,促进各行各业思质量之举、谋质量之策,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以人为本、诚信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的质量文化精神。(作者单位: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