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但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并再次强调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有关重要论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就是以资产核算账户的形式,对全国或一个地区主要自然资源资产的存量及增减变化进行分类核算。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客观地评估当期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摸清某一时点上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准确把握经济主体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活动情况,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和生态效益,从而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政府生态环境绩效评估考核、生态环境补偿等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这也是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倒逼机制,改变唯GDP的发展模式。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资产核算研究与实践
我国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非常快。特别是在森林资源资产核实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早在2004年,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就联合组织开展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并将其纳入绿色GDP研究,初步提出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基于森林的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并依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全国生态定位站网络观测数据,核算了全国林地林木资源和森林生态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2008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评估了全国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2013年5月,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再次联合启动“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充分吸收参考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改进和完善了核算的理论框架与方法,利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相匹配的全国生态定位站网络观测数据,对全国林地林木资源价值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2014年10月23日,两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初步研究成果。
核算结果显示,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林地资产价值量由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末的5.52万亿元增加到7.64万亿元,增长了38.4%;林木资产价值量由9.47万亿元增加到13.65万亿元,增长了44.1%。全国森林生态服务年价值量由10.01万亿元增加到12.68万亿元,增长了26.7%。其中,年涵养水源量增加17.37%,年保育土壤量增加16.43%,森林每年提供负离子量增加20.83%,年滞尘量增加16.87%。
从这一核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两点重要结论:
一是森林蕴藏着巨大的自然财富,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末,全国林地林木资产总价值为21.29万亿元,5年间增长了42.05%。如果按照2012年全国人口13.54亿人计算,相当于我国国民人均拥有森林财富1.57万元,5年间人均森林财富增长了38.94%。森林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二是森林提供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作出了突出贡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平均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达12.68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GDP总量的23.0%,是当年林业产业总产值(4.73万亿元)的2.68倍;相当于森林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0.94万元的生态服务。森林提供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主要生态服务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改善生态与环境、防灾减灾、提升人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效应。
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紧密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统计调查实际,同时采纳联合国发布的第一个资源环境核算国际标准(SEEA—2012),初步建立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也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积累了知识与经验。
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思路
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地球生命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国内外都开展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为评价各类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联合国启动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旨在通过在全球范围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将生态保护的目标整合到经济社会决策之中。2012年2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核心框架”,期望世界各国将来如同采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样执行“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核心框架”。201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进一步采纳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试验性生态系统核算”。很多国家也在积极寻求超越GDP的核算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核算的方法与应用机制,一些国家开展了自然资本核算的试点。这些研究探索初步建立了生态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服务功能类型评估方法,值得我们结合国情参考借鉴。
从广义上讲,自然资源不仅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海洋、野生动物等生物资源,也包括空气、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资源,还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当前,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一是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相关制度安排,如相关统计法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规范和标准等基本属于空白;二是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相关技术方法,如环境容量、自然资产的存量和流量及其价值量的核算技术方法、生态产品核算的技术方法等尚未形成规范、成熟和普遍认可的方法体系;三是支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统计数据体系,如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统计数据体系尚不完备,数据质量和覆盖面都存在较大问题。这些对于编制准确、连续、可用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无疑是巨大挑战。
加快研究编制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国内在生态资源核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当前,应从生态资源资产核算入手,例如开展森林生态资源资产核算,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为此,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生态资产核算体系,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为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借鉴、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建议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核算理论框架和内容,充实生态服务核算指标,创新核算方法,不断提高核算的精确度和精细度。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和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建设森林生态连清体系中,进一步完善观测体系布局、观测站点建设、观测标准体系、观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为完善森林资源核算、支撑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和科学基础。
全面开展生态资源资产核算,编制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生态资源资产是自然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资源资产主要包括森林、湿地、草地、荒漠、海洋、农田、城市绿地等七个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物质生产、提供生产服务、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议在森林资源生态资产核算和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生态资产核算及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探索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构建完整的生态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确立科学的生态资源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方法。采用联合国推荐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改变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情况下,将生态资源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卫星账户,最终形成一个与国际接轨、与国家统计核算制度衔接、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统一的生态资源资产负债核算体系框架。
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体系,建立协调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制。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包含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制度保障,需要生态学、环境学、资源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更需要环保、国土、林业、水利、农业、海洋、能源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建议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尽快建立跨学科的科技攻关机制和跨部门的工作平台,为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作者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环境会计:资源耗费的微观反映 | 2010-01-19 |
环境会计:资源耗费的微观反映 | 2010-01-19 |
环境会计:资源耗费的微观反映 | 2010-01-19 |
环境会计:资源耗费的微观反映 | 2010-01-19 |
环境会计:资源耗费的微观反映 | 2010-01-19 |
环境会计:资源耗费的微观反映 | 2010-01-19 |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 2010-01-19 |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难在哪 | 2010-01-19 |
研究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 2010-01-19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2010-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