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互联网+”既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是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
“互联网+”带来社会变革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互联网+”这个行业词汇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跳出了一个行业范畴
现在有一个段子说得非常好:邮局不努力,顺丰就替它努力;通讯行业不努力,微信就替它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替它努力;出租车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它努力。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跳出了一个行业范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出许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到哪个传统行业,哪个传统行业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效率引擎。
“互联网+”将成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有效手段
在“互联网+”的大局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成就了无限可能,金融、媒体、交通、教育、医疗、农业、民生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网络应用,许多以往不可企及的事情都将变成现实——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监测来指导农产品的科学种植生产,形成农产品可溯源系统,保障食品安全;借助云视频技术,可以预约三甲医院的名医在线问诊,终结在医院看病排队等候时间长、问诊时间短的尴尬现状;网络名校实现高端教育的大众化……同时,“互联网+”将成为破解交通拥堵、智慧停车、居家养老、社区管理等城市治理难题的有效手段。在这种趋势下,未来中国将没有传统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将被全面互联网化,或者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来武装自己。到那时,人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社会并不虚拟,而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实实在在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
国家的互联网竞争力将体现在拥有大数据的规模、活性及对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上。未来大数据驱动的是全社会,而在当下,大数据已经首当其冲地改变了媒介传播形式,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新闻在产生。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深化新闻叙事和对事实作出准确判断,对未来进行预测报道,满足读者对信息深度认知的需求。同时在信息呈现形式上也越来越吸引人且容易懂,让读者能够轻松、快捷地了解信息,一看就明白,一看就能掌握。
“互联网+”为社会结构的变迁注入了新生力量
“互联网+”作为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为社会结构的变迁注入了新生力量,正是因为信息自由发布和获得的非等级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型、块状的层级结构模式变为扁平化社会结构。伴随着共享经济、网络协同和众包合作所创造的大规模、社会化协作的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将产生一些全新的组织类型及个人与组织关系模式,改变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结构,使其经历着一场解构与重构的革命,形成新的社会结构,整个社会将维系于信息网络呈现出一种多元网状结构。由此,中国社会在交往互动、舆论表达、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将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新特性。这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需要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来应对这个局面。
以“互联网+”的理念做好服务,支持自主创新
“互联网+”就在眼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网络社会建设为突破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高执政水平的迫切需求。我们要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一谋划、齐头并进,在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同时,以“互联网+”的理念做好服务,支持自主创新,引导互联网加快与各个产业的密切融合,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放的产业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内在优势,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良好平台,助力我们在建设网络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从这个角度上讲,当下的互联网治理思维应该从“媒介管制理念”转变为“社会治理理念”,需要改进互联网管理方式,使线下的服务管理向线上延伸,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国的互联网之“治”,应构建起一个安全、平衡、协调的网络秩序。(作者为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
直面未来战场“第五空间” | 2013-04-11 |
以信息化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 2013-04-11 |
拥抱一个和平共治的互联网新时代 | 2013-04-11 |
互联网与转型中国 | 2013-04-11 |
把握世界大势 提高开放水平 | 2013-04-11 |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 2013-04-11 |
以长效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 2013-04-11 |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发展环境的影响 | 2013-04-11 |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 2013-04-11 |
“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与共赢 | 2013-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