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创造和催生了我国企业“走出去”新的业态和方式,也对相关的政策和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通过专项扶持、动态监管、标准建设,助推企业“走出去”
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企业“走出去”成绩斐然。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引领各行各业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一方面创造和催生了我国企业“走出去”新的业态和方式,另一方面,也对我们的政策和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传统地理界线被打破
一般来说,传统企业“走出去”往往需要跨越地理界线,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合资经营、工程承包、实施战略联盟等方式,将资金、设备、人员等要素带出国门,实现对外投资与合作。即便是服务性企业“走出去”,也需要通过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代理等商业存在形式提供服务。而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商务、信息服务、软件开发等类型的企业则往往可以借助互联网“就地出海”,突破地理空间距离的限制,对目标国家和客户提供信息、金融和商贸等多项服务,实现新形式的企业国际化。如,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新浪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向全球提供中国的新闻和资讯;阿里巴巴和财付通通过互联网提供跨境交易和支付服务;北大方正和北斗直接出口产品,通过网络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这些通过互联网实现“走出去”的企业,改变了传统企业“走出去”的固有模式,在没有生成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实现了国际化运营,形成了企业“走出去”的新业态。
信息化需求日益突出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走出去”同样存在信息化方面的新需求,主要体现在“走出去”企业的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之间跨地区的网络互通互连和业务协同管理方面,即建立企业虚拟专网和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如,物流行业企业“走出去”,跨国供应链管理和多式联运是我们目前最大的软肋,其基础就是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运用能力。以中远物流为例,中远集团正在积极实践“走出去”,在国外进行投资。目前,中远物流数据中心已采用了较高的带宽在国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专网,但全球性业务对国外数据通信的网络压力依然不小。如果国内的网络通信企业“走出去”,通过建立我国自己的网络支撑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既保障安全、降低成本,又能实现畅通和高质量的数据服务,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政策规定要与时俱进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企业“走出去”受困于标准与监管的制约,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技术标准内外有别。以银行卡为例,目前国内金融IC卡遵循的规范与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存在部分差异,银行卡检测认证面临一定困难。同时,境外市场无法解析中文字符,对国内产品的海外推广也造成一定障碍。二是产业监管滞后发展。三是考核评价体系不尽科学。我们往往对“走出去”的企业,特别是央企对外投资回报提出严格要求,更为关注短期和单个项目投资回报。但一些企业的投资回报期长,受当地运营环境影响大,这种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企业从自身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海外投资。
我们要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企业“走出去”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妥善应对随之而来的新需求、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专项扶持。建议统筹设立项目资金,支持互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提升互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的项目占比,借此抢占互联网信息技术制高点,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二是动态监管。重点制定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法律监管规范,建立健全国际网络安全与信息监测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预警服务,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三是标准建设。核心是在立足我国标准本土化的基础上,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解决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互认与对接问题。(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创新视点 | 2009-11-26 |
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创新视点 | 2009-11-26 |
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创新视点 | 2009-11-26 |
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创新视点 | 2009-11-26 |
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创新视点 | 2009-11-26 |
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创新视点 | 2009-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