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以创新驱动引领国家高新区发展
龙海波
//www.workercn.cn2015-06-25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高新区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发展使命、组织方式、产业结构、园区形态4个方面对国家高新区的战略提升内涵进行了阐述,具体表现为“4个跨越”: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使命跨越;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它体现了从当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演变过程。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外部条件变化、深化改革方向、治理模式改善等宏观因素,以创新驱动引领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新定位。

  一、创新思想涌现和创新文化形成的主要源发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国家高新区不仅应该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还要肩负起培育创新文化和贡献创新思想的重要使命。未来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必须立足于源头创新,逐渐转变一味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创新思想涌现的理念,更加注重创新思想、创新想法和创新思维的塑造,努力让国家高新区成为创新思想涌现的源发地。

  与此同时,还要营造一种适宜的科技创新文化。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模仿的、最持久的竞争优势。但是,它必须与特定的区域文化和企业家创新精神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不同文化基因的创新区域,为充分发挥企业家聪明才干创造有利条件。总体来看,区域创新文化的内涵应该包括“敢于冒险、勇于争论、追求成功、宽容失败”4个方面。因此,国家高新区发展要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不同区域创新文化的形成,使一切有利于创新思想涌现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二、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重要网络节点

  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创新要素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不受政策体制壁垒约束。国家高新区不仅要为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的法治环境,还要不断提升对资源配置的管理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乃至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由此可见,形成一个创新网络节点比成为一个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要更为关键,它更加强调网络节点的双向流动作用,即创新要素资源的集聚和技术成果的外溢。更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

  总体而言,必须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产权保护、消除隐性壁垒、完善市场规则、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未来国家高新区发展来说,必须积极推进资源配置方式调整,注重开展全球化的资源整合、全球化的开放创新、全球化市场竞争;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适应创新经济发展的新型管委会组织,从而实现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导式”引领转变。

  三、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基地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造点的前沿阵地。因此,国家高新区发展要立足区域产业集群布局现状,坚持“区域集群分布、产业错位发展、企业配套衔接”的基本思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在产业集群内的转化,通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力争在原创性、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产业跟从、技术依赖的格局,使国家高新区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基地。

  从未来发展路径看,应该按照“龙头企业(产品)——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向企业集聚,通过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以上游产品带动下游产品,推动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创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产品,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把园区环境建设与创新型产业集群有机结合起来,以弥补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空白,增强国家高新区的自身发展动力,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四、发展质量改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引领示范区

  《实施方案》还提到,通过三类园区的建设和各专项工程的实施,使国家高新区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因此,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还要考虑区域间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等因素,特别是要着眼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质量改善和区域协同创新,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使国家高新区真正成为发展质量改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引领示范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而经济发展质量的改善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要通过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从而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韧性。

  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区域协同创新,不断形成政策协同、产业协同、创新资源协同的共同体。具体来说,在政策层面表现为同一区域经济板块下国家高新区与其他特殊经济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政策之间的深度融合,消除各地区配套性保护政策壁垒;在产业发展层面表现为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更加细化区域产业分工与功能布局,避免开发区之间的产业雷同和无序竞争;在创新资源层面表现为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